AI导读:

2025年1-2月,公共财政收入同比下降1.6%,财政支出增长3.4%。税收收入跌幅扩大,非税收入成为主要贡献。中国经济回暖,增值税及印花税拉动财政收入上升。财政支出侧重于民生保障领域,基建领域支出增速回落。广义财政收支增速均未达到预算水平,财政发力前景值得期待。

  2025年1-2月,公共财政收入累计同比下降1.6%,公共财政支出同比增长3.4%,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下跌10.7%,政府性基金支出同比上升1.2%。我们解读如下:

  公共财政收入增长放缓

  2025年前两个月,公共财政收入累计同比下降1.6%,较去年12月有所放缓。税收收入跌幅扩大,对公共财政收入的拖累加剧。非税收入则持续增长,成为主要贡献。中央财政收入下降明显,地方财政收入则实现增长,尤其是江苏和四川等财政大省。税收收入增速回落,主要受外贸企业出口退税增加和企业所得税下降影响。此外,房产税持续增长,为公共财政收入增速产生正向贡献。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止跌回稳、股市交投回暖,增值税以及印花税(特别是证券交易印花税)的拉动均有所回升。印花税拉动公共财政收入,其中证券交易印花税反映A股市场情绪回暖,支撑财政收入的上升。此外,个人所得税同比拉动大幅上升,或与春节假期时间前置有关。

  民生保障支出显著增长

  公共财政支出保持增长,在公共财政收入同比转负的情况下,公共财政支出增速仅小幅回落。1-2月公共财政支出更加侧重于民生保障领域,教育、社保就业以及卫生健康支出增速上升,反映民生保障更加有力。科学技术领域支出也刚性增长,持续支持科技强国建设。债务付息对财政支出的消耗有所上升,降低政府债融资成本仍有必要。

  基建领域支出增速有所回落,投向基建领域的支出对公共财政支出造成拖累。农林水、城乡社区事务支出明显放缓。

  广义财政收支增速均未达到预算水平

  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跌幅继续收窄,但土地市场总体表现并未明显改善。核心城市土地市场升温,但成交土地占地面积仍处低位。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完成情况与去年相近。地方专项债和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进度一般,一季度财政发力主要依靠于中央一般公共预算赤字。

  1-2月广义财政收支增速均较全年预算水平有差距,财政发力的前景值得期待。

  (作者为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SEO关键词】:公共财政收入,财政支出,政府性基金,财政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