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更新:预包装食品标签禁止“零添加”误导
AI导读:
3月27日,国家卫健委和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了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标准修改单,新标准禁止预包装食品使用“零添加”“不添加”等用语,以防误导消费者,并规定食品名称中提及的配料或成分需在标签中标示含量。
3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了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标准修改单,这些标准与公众日常消费的乳制品、肉制品、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婴幼儿辅助食品、食品添加剂、消毒剂等息息相关。新发布的标准涵盖了食品标签、特殊膳食食品、食品产品、生产经营规范、食品相关产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营养强化剂质量规格、检验方法等多个方面。
特别是新的预包装食品标签标准,明确禁止了“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特别强调,以防止误导消费者。这一举措针对的是一些食品企业利用消费者追求天然的心理,采用这些声称来吸引购买的行为。实际上,“不添加”只是对生产过程的描述,并不等同于食品终产品中配料或成分的含量。
例如,某款果汁饮料虽然标签上写着“不添加蔗糖”,但果汁本身含有大量糖分,因此“不添加蔗糖”并不等于产品不含糖。此外,有些含糖饮料使用“不添加甜味剂”的声称,但实际上可能使用了其他甜味剂,导致消费者产生误解。因此,禁止预包装食品使用“零添加”“不添加”的用语,有助于消费者正确了解食品标签信息,做出更科学、更自主的选择。
新标准还规定,食品名称中提及的配料或成分,必须在食品标签中标示含量,如燕窝月饼需标示燕窝的含量。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标准中心主任朱蕾表示,新标准强化了定量标示要求,旨在规范行业乱象,引导消费者形成正确的消费认知。
(文章来源:时代财经,关键词: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消费者误导、食品标签信息)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