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财政部公布2025年中央财政预算,超14万亿元支出明细曝光,其中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10.34万亿元,中央本级支出约4.36万亿元。科学技术支出增长10%,彰显积极财政政策持续加力。

预算体现国家的战略和政策导向,随着财政部公布2025年中央财政预算,超14万亿元的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明细曝光,揭示了今年中央财政支出的重点。

根据2025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表,今年支出预计达147460亿元,同比增长4.5%,高于去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3.6%),彰显出积极财政政策的持续加力。

这约14.75万亿元的预算支出分为两部分:一是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10.34万亿元,主要用于弥补地方收支缺口,支持“三保”工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二是中央本级支出约4.36万亿元,用于中央本级职能相关支出。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中央财政掌握了全国近半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但支出大头依然用于地方转移支付,本级支出占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仅约15%。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财税改革,要求适当加强中央事权、提高中央财政支出比例。数据显示,2025年中央本级支出比重预计提高至约14.7%,较2024年的14.3%有所上升。

上图表来自财政部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主要分为一般性转移支付、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一般性转移支付用于均衡地区财力,保障地方日常运转;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保障地方落实相关政策所需财力;专项转移支付确保中央决策部署的有效落实。

在10.34万亿元的转移支付中,一般性转移支付占比约53.7%,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占比约37.3%,专项转移支付占比约9%。

例如,2025年一般性转移支付中,用于补充地方财力的资金同比增长7.5%,高于转移支付整体增速,体现了对地方“三保”的支持。同时,共同财政转移支付中,基本养老金转移支付和学生资助补助经费同比增长均超过11%,显示财政资金更多用于“投资于人”。

预算报告还提出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全国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并深入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此外,预算报告强调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减少专项转移支付。从数据来看,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速明显高于专项转移支付。

目前,约8.77万亿元的转移支付已分配至31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四川、河南等省份获得规模居前列。

中央本级支出方面,国防、债务付息、科学技术等支出位居前列。其中,科学技术支出增长10%,进一步聚焦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国家战略科技任务。

根据2025年中央本级基本支出预算表,基本支出预计约11502亿元,同比增长5.4%。其中,机关工资福利支出增长8%,显示财政拨款安排有所增加。

关于2025年中央预算内投资支出预算表显示,预算数为7350亿元,同比增长5%,主要用于支持交通运输、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和项目建设。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关键词:中央财政预算、转移支付、财政支出、科学技术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