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探讨老龄化社会养老资金短缺等问题,提出需从国家战略层面推进社保改革,完善养老保险体系,提高居民养老金替代率,加强社保体系建设,助力中国经济转型。

让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是社会高度关注的信任重塑话题。

最近在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人口老龄化与养老金改革”分论坛上,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周小川、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郭树清等,针对老龄化社会、养老资金短缺、社会保障弹性和韧性不足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当前少子化、老龄化趋势明显,叠加AI等技术变革,中国社保体系面临复杂风险与挑战。社保制度覆盖度、保障程度及公平水平,关乎中国经济转型等战略问题。

如何有效推进养老制度改革?这是一个战略议题,需将社保问题置于更大战略维度思考。

历经40多年改革探索,中国养老保险体系独具特色。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三部分组成。郭树清指出,基本养老保险占养老金90%,且替代率持续下降,预计降至30%~40%,远低于国际劳工组织55%的最低替代率。中国60岁以上人口超3.1亿,未来10年每年净增超千万,养老问题凸显。

当前改革聚焦于技术层面,如改造企业年金集合计划,允许将税前列支额度用于不设年金的企业职工,鼓励购买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将医养结合保险、个人资产和财富规划纳入其中。需从国家战略层面推进社保改革,基于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重构社保领域博弈结构,加快养老保险从碎片化向一致性转变,实现三合一,统一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

同时,完善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养老保险替代率不均等问题根源在此。改革思路包括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推动社保费改税,减轻企业负担,将企业缴纳的一半费用转移到第二、三支柱。重构第二、三支柱为雇主养老金,提供类401K养老账户,明确雇主缴费标准,提高居民养老金替代率,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扩大消费。

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资金缺口,需通过统筹基本养老保险改革与国资国企改革填补。增加国有资本划拨比例充实基金,2017年国务院发文明确划拨中央和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和金融机构10%国有股权充实基金,已合计划拨3.3万亿元。鉴于国有资产规模庞大,划拨更多国有资产进社保有助于国资改革。现阶段国企资本收益率不高,中短期内无法提供足够资金,郭树清建议过渡期现金流通过发行国债和机构债解决。

社保体系关乎社会文明底座,是经济社会稳压器和安全垫,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生体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下,基于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社保体系建设,是中国由投资和资本驱动向消费驱动转型的必经之路。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