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注重供需两端发力,促进经济回暖。政府工作报告将提振消费列为重点任务,专家解读消费增长新动力,包括优化消费补贴策略、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等。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柳宁馨实习生王梓欣杭州报道

  3月17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介绍,日前出台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注重供需两端综合发力、统筹促消费和惠民生、强化消费政策协同。此举旨在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促进经济回暖。

  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今年各项重点任务之首,并明确提出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这一行动被视为今年经济增长的关键。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前2个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比上年全年加快0.5个百分点。其中,“以旧换新”政策推动了家电、家具等品类商品零售额的快速增长。

  如何进一步提振消费信心?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的可行途径又有哪些?围绕这些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了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他认为,财政补贴应精准投放,注重长远效果,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

  “量的积累至关重要,如果补贴到位,消费增速有望显著提升。”李迅雷表示。

  消费增速:今年GDP增长的关键

  《21世纪》:今年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消费结构中有哪些重要支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如何?

  李迅雷:去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5%,今年前两个月增速提升至4%,显示出整体消费复苏势头良好。体育、娱乐用品消费大幅增加,家电、家具等增长也达到两位数。消费增速今年若能达到5%以上,将有力支撑GDP目标的实现。

  《21世纪》: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如何在短期刺激与长期结构改革之间找到平衡?

  李迅雷:去年“以旧换新”政策效果显著,今年补贴规模增加至3000亿元,预计可带动2万亿元的消费。然而,关键在于区分政策拉动的新增量与消费者自然需求,同时优化补贴政策,确保其对中低收入阶层也有拉动作用。

  全面优化消费补贴策略

  《21世纪》:此前消费被视为慢变量。在提升消费内生动力方面,应如何精准施策?

  李迅雷:消费与收入紧密相关。要增加居民收入,需从社保补贴等多方面入手。补贴力度需经过论证,确保能带来消费的新增量。同时,考虑长远,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

  关键是政策力度要加大,量的积累至关重要。消费场景的改善也很重要,但关键在于补贴的总规模。

  对中低收入人口精准施策

  《21世纪》:促进农民增收对提升消费潜力有何积极作用?与县域消费潜力有何关系?

  李迅雷:县域和农村消费增速快于大城市,发展农村消费潜力巨大。通过精准补贴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高农村人口的边际消费倾向。

  《21世纪》: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的可行途径有哪些?

  李迅雷:建议优化国有企业工资总额制度,积极发挥国企稳就业职能;同时优化失业保险金领取流程,增加对失业群体的支持。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