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再次突破10万亿元,主要用于支持地方“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其中,四川、河南等省份获得的转移支付较多,但人均获得额存在差异。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在调节政府间财政关系、均衡地区间财力差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当前地方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更加依赖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各地积极争取更多资金支持。2025年,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规模再次突破10万亿元大关,这笔资金的分配方案已初步确定,将惠及31个省份。

近日,财政部公布了2025年中央财政预算,其中详细列出了中央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转移支付的分配情况。数据显示,今年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总额达到103415亿元,较2024年增长了3%,剔除一次性因素后增长更是高达8.4%。这是中央连续第三年对地方的转移支付超过10万亿元。

这笔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地方“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其中,约87677亿元已分配至31个省份及新疆建设兵团,四川省以约5983亿元位居榜首,河南紧随其后,获得约5272亿元。湖南、湖北、河北获得的转移支付均超过4000亿元。

此外,尚有约1.57万亿元的转移支付资金未落实到具体地区,预计后续分配将进一步增加各省份的实际获得额。从历年数据来看,四川与河南获得的转移支付规模常年位居前列,这与其人口大省的地位密切相关。同时,部分中西部省份和东北地区获得的转移支付相对较多,有效均衡了地区间财力差异。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金额巨大,但人均获得额却存在较大差异。例如,四川和河南的人均转移支付分别约为7149元和5371元,远低于西藏的58500元。此外,各地对中央财政的依赖程度也不尽相同,西藏、青海、宁夏等地对中央转移支付的依赖度较高。

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作为调节政府间财政关系的重要手段,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均衡地区间财力差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随着财政体制的不断完善和转移支付制度的进一步优化,中央对地方的支持将更加精准有效。

(SEO关键词: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地方财政、区域协调发展、财力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