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生态环境部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2024年度作为管控年度,配额基于实际碳排放量等量分配,旨在推动行业节能降碳,转向绿色低碳发展模式。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生态环境部26日正式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冶炼行业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标志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行业覆盖范围首次扩大,正式迈入实施阶段。

  根据《方案》,2024年被确定为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的首个管控年度,要求这些行业在2025年底前完成首次履约。其中,2024年度的配额将基于实际核查的碳排放量进行等量分配,而2025年和2026年度的配额分配则采用碳排放强度控制原则,旨在激励先进、鞭策落后。企业的配额数量与其产能产出挂钩,确保行业整体配额盈亏基本平衡。

  国泰君安期货高级分析师唐惠珽指出,《方案》的亮点在于引入了“2024年度配额基于实际核查碳排放量等量分配”的新要求。这意味着,虽然全国碳市场已经扩围至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但这些行业的重点排放单位所获得的免费配额将与其实际排放量相等,既无盈余也无缺口。

  对于“盈亏基本平衡”的解读,唐惠珽认为,在假设条件下,三大行业在2026年(即2025年度)的配额缺口约为330万吨。若以100元/吨的碳价计算,这将为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分别带来约1.8亿元、1.2亿元和0.3亿元的显性碳成本。

  此外,《方案》还提出,在深化完善阶段,将全面提升碳排放数据的质量,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唐惠珽表示,新增的“数据真实性”要求和“加强信息披露”等举措,有助于构建更加真实、透明的排放数据体系,进而增强市场参与者的信心。

  面对碳市场的扩容,受访专家普遍建议企业应积极应对,主动融入。亚洲开发银行原气候变化首席专家、国家气候中心原副主任吕学都认为,将三大行业纳入碳市场将促使企业必须将绿色低碳发展纳入长期战略,从管理层面推动技术创新和节能节材。

  北京交通大学碳中和科技与战略中心主任王元丰指出,将钢铁、水泥、铝冶炼三大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有助于推动这些行业加快节能降碳步伐,从高污染、高消耗、高排放的传统模式转向绿色低碳发展模式。他建议企业加强碳排放能力建设,建立内部碳排放管理体系,并加强团队建设,完善对外交易和报告履约制度。

  唐惠珽也认为,企业亟需加强碳排放数据管理能力,推进生产设备节能降碳升级改造,并尽快熟悉全国碳市场的核算报告、核查、配额分配和市场交易规则。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作者:白丽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