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生态环境部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标志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工作正式进入实施阶段,预计新增1500家重点排放单位,对行业发展和碳市场基本面产生深远影响。

3月26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冶炼行业工作方案》(下称《方案》),标志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工作正式进入实施阶段。这也是全国碳市场自2021年7月启动以来首次扩围,预计新增1500家重点排放单位。

根据《方案》部署,生态环境部将分两个阶段稳妥推进相关工作,近期将印发通知,明确重点排放单位名录制定、关键参数月度存证、碳排放报告核查等任务及完成时限。

纳入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助力行业走出“内卷式”竞争。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启动上线交易,经过近四年发展,市场运行平稳。此次将钢铁、水泥、铝冶炼等高排放行业纳入碳市场管理,旨在通过市场机制加速行业出清落后产能,推动技术创新,提高行业发展质量。

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仅覆盖发电行业2200家重点排放单位,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50亿吨。此次扩围后,预计新增1500家重点排放单位,覆盖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占比将达到60%以上。

分析师指出,行业扩容不仅能破解市场活跃度不足的问题,更能通过碳价杠杆倒逼企业加速技术升级,推动高耗能行业从“被动减排”转向“主动降碳”。

配额制度呈现“过渡性”,对碳市场基本面影响有限。2024年度作为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首个管控年度,配额基于实际碳排放量等量分配,2025、2026年度配额采用碳排放强度控制思路分配。

这一过渡性政策设计旨在缓解新纳入行业年度履约压力,避免市场扩容对实体企业造成冲击,同时提供适应性过渡期。短期内,由于初始配额配置与实际排放量匹配,对基本面影响有限。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表示,将做好新纳入行业企业的能力建设培训工作,改善用户体验,增强服务能力,加快建设完善全国碳市场OTC信息发布和服务平台。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