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央行调整MLF操作方式,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4500亿元MLF操作,强化逆回购政策利率地位,助力利率市场化。未来MLF将更专注于流动性投放,预计短期降准降息概率不大。

3月24日傍晚,央行发布公告,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更好满足不同参与机构差异化资金需求,自本月起中期借贷便利(MLF)将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操作,并于3月25日开展4500亿元1年期MLF操作。这一举措相较于此前,在时点上提前一天公告,规模上也加量续做,是自去年8月以来首次。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指出,此举意味着MLF将彻底告别政策利率的身份,未来将更专注于作为央行投放中长期流动性的工具。央行此次明确MLF采取“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标志着MLF政策利率色彩被淡化。

自去年以来,央行持续缩量续做MLF,释放出淡化MLF作用的信号。去年7月起,MLF操作时间延后至LPR报价之后,实现LPR与MLF利率的“解绑”。去年10月,央行启用买断式逆回购工具,采用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半年来的持续操作为MLF操作中的推广积累了经验。

业界认为,这一调整将突出央行7天期逆回购利率的主要政策利率地位,疏通由短及长的利率传导机制。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曾在陆家嘴论坛上表示,未来可考虑明确以央行的某个短期操作利率为主要政策利率,其他期限货币政策工具的利率可淡化政策利率色彩。

随后,央行将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调整为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标志着7天期逆回购利率成为主要的政策利率。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认为,这一调整有助于利率市场化,即央行只决定短端利率,长端利率由市场自发加点形成。

值得注意的是,MLF并不会退出历史舞台,它将与买断式逆回购、公开市场买卖国债、逆回购等共同构成央行流动性投放工具体系。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指出,未来MLF将聚焦于提供1年期流动性,与其他各期限工具一同构成央行流动性工具体系,使流动性管理更加高效精准。

3月25日开展的4500亿元MLF操作,略高于本月到期规模的3870亿元,实现MLF净投放630亿元,为近一段时间以来首次加量续做。在货币政策方面,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5年第一季度例会强调,将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保持流动性充裕。

温彬表示,央行将适时调整政策节奏,通过适宜的流动性投放,来稳定信用扩张、强化货币与财政协同、维持长债利率在合理水平。尽管1—2月经济数据显示稳中向好,但短期内大幅加码货币政策的紧迫性不强,预计短期降准降息概率不大。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