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最新数据显示,1-2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0%,超出市场预期。政策扶持成为消费向好首要功臣,今年政府推出3000亿元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此外,消费热点培育也是关键,文旅融合发展成果显著。民众消费信心大幅提升,未来消费市场有望焕发更大活力。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消费市场正持续回暖——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0%,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0.5个百分点,超出市场预期,释放出积极信号。

消费市场的向好,首要功臣是政策扶持。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提振消费列为首要任务。年初,政府推出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范围扩大至手机、平板等数码产品及符合条件的国四排放标准燃油车,力度空前。

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文化办公用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6.2%和21.8%,家具、家电分别增长11.7%和10.9%,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同比增长35.5%……这些数据直接反映了政策拉动消费的效果。真金白银的补贴让民众切实受益,激发了消费热情。

此外,消费热点的培育也是关键。春节期间,《哪吒之魔童闹海》等影片带动电影市场火爆,春节档票房创下95.1亿元新高。1-2月,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4.9%,其中旅游咨询租赁服务类、交通出行服务类零售额实现两位数增长,彰显了文旅融合发展的成果。

“冰雪经济”“银发经济”“赏花经济”等热点频现,国内旅游消费市场亮点纷呈。民众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也为经济发展贡献了力量。

消费市场的向好,从根本上反映了消费者信心和预期的改善。德意志银行调查显示,今年中国消费者信心大幅提升,52%的受访者愿意增加可自由支配支出,为一年来最高比例。

信心源于对未来预期的乐观。提振消费需系统性推进,既要优化供给、改善消费环境,也要从需求侧发力,促进居民增收减负,让民众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

为此,中办、国办发布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部署了8方面30项重点任务,其中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成为一大亮点。通过健全工资增长机制、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等措施,让民众“有钱花”,破解制约消费的深层次问题。

随着《行动方案》的落地实施,今年我国消费市场有望焕发更大活力,为中国经济稳健前行注入强劲动力。

(文章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