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大行业覆盖范围,正式进入实施阶段。3月26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此次扩围后,预计新增1500家重点排放单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占比将达到60%以上。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迎来重大进展,首次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工作正式迈入实施阶段。3月26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冶炼行业工作方案》。在当日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指出,钢铁、水泥、铝冶炼三大行业碳排放量巨大,年排放量约3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将它们纳入碳市场管理,不仅有助于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还能加速落后产能淘汰,促进低碳技术创新应用,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全国碳市场作为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核心政策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主要覆盖了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200家,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超50亿吨。钢铁、水泥、铝冶炼三大行业碳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的20%以上。此次扩围后,预计新增1500家重点排放单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占比将达到60%以上,温室气体种类也扩展到二氧化碳、四氟化碳和六氟化二碳。

市场扩围被视为提升全国碳市场有效性的关键举措。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长赖晓明表示,纳入更多高排放行业,可以丰富市场企业主体,促进市场价格发现。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碳达峰碳中和研究中心低碳政策研究室主任宋晓晖指出,扩围将为市场引入不同风险偏好、预期和信息来源的交易主体,增强市场活力,提高市场有效性。

为确保扩围工作顺利推进,生态环境部已开展了一系列准备工作,包括发布技术规范、升级碳市场管理平台等。接下来,将按照“边实施、边完善”的思路,分两个阶段推进相关工作,并明确重点排放单位名录制定等任务及完成时限。

对于配额分配问题,裴晓菲透露,生态环境部将继续采用基于碳排放强度控制的思路分配配额,确保各行业配额整体盈亏平衡。未来,还将研究建立预期明确、公开透明的行业配额总量,并逐步适度收紧,推动行业碳排放强度不断下降。

为激发市场活力,赖晓明表示,希望未来参与交易的企业不仅包括现有的重点排放单位等履约主体,还能吸引金融机构等非履约主体参与。通过发展投资价值取向的非履约型动力,让更多参与者通过市场获得收益。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