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我国正不断加大对扩内需的重视程度和推动力度,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中办、国办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旨在促进消费和投资更好结合。预计受益于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及居民收入预期改善,消费潜力有望逐步释放。

当前,我国对扩内需的重视程度和推动力度正不断加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作为2025年首项重点任务,旨在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促进消费和投资更好结合,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为落实这一战略,中办、国办印发了《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在需求侧加大政策力度,促进居民增收减负。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该方案注重供需两端综合发力,统筹促消费和惠民生,强化消费政策协同。

浙商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林成炜表示,消费有望从顺周期变量转变为逆周期变量,成为未来需求侧发力的核心。他预计,消费发力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凝聚共识。

促消费、扩投资需良性互动

《方案》深入探讨了消费供给与需求的关系,提出了一系列真金白银的政策举措,同时提供更多元、更普惠的消费供给,旨在通过供给侧创新匹配消费升级需求,形成“供给创造需求,需求引领供给”的良性循环。

林成炜指出,消费品质提升方面,将围绕品牌化、创新化和国际化展开。同时,《方案》还强调要提高内外贸一体化水平,支持外贸产品内销与国货出海,进一步破除“内外双循环”壁垒。

在环境改善方面,《方案》从保障休息休假权益、营造放心消费环境、完善城乡消费设施等多方面构建“信任+便利”的消费生态,明确提出“带薪休假与小长假弹性连休”,释放文旅与服务消费潜力。

此外,《方案》还强调要健全消费品和服务消费标准体系,整治直播带货“虚假最低价”及假冒伪劣产品等市场乱象,提升消费者信任感,通过建设县域物流中心、智慧商圈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拓展城乡市场。

林成炜认为,提振消费与扩大有效投资应形成互动,消费的提振可以扩大相关产业的市场需求,产业升级可以进一步提升消费品质,只有实现消费与投资的良性互动,才能形成持续的良性循环。

财政支持加力拉动社零增长

尽管宏观经济回升向好,但仍面临总需求不足,尤其是消费需求不足的压力。今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0%,显示出一定的修复态势。

林成炜分析,通讯器材、体娱用品、文化办公用品零售额领跑其他品类,对社零形成支撑,而汽车对社零消费形成拖累,地产后周期消费修复存在一定的时滞效应。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自2024年以来,在国家鼓励、地方支持和企业让利等因素带动下,以旧换新的“乘数效应”得以有效发挥,整体带动相关产品销售额超1万亿元。

林成炜预计,受益于消费品以旧换新与政策的支持,消费潜力有望逐步释放。今年的以旧换新政策不仅在规模上翻倍,还扩大了补贴品类范围,提高了服务效率和质量。

他预计,2025年3000亿元的财政补贴资金有望拉动社零增长2.3个百分点。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