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发展面临挑战与对策:推进高质量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
AI导读: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面临投资持续低迷、生产性服务业规模相对较小、生活性服务业难以满足人民需求、国际竞争力偏弱等问题。文章提出四点对策建议,包括持续扩大服务业重点领域投资、提升优质供给能力、促进服务消费持续增长、深化对外开放提升国际竞争力。
每经特约评论员綦鲁明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不仅直接影响经济增长水平,更关乎就业吸纳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进而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进程。当前,受外部环境变化的不利影响加深,我国经济运行面临国内需求不足的突出矛盾,服务业恢复向好基础不牢固,增长压力增大,亟待解决诸多突出问题。
服务业面临的突出问题
首先,近年来服务业投资持续低迷。尽管服务业增加值在我国GDP中的比重持续提高,2024年底已达56.7%,但投资增速却持续放缓。2024年服务业投资增速连续下滑,6~12月份陷入负增长区间,年底一度下滑至负1.1%。这不仅影响投资增长,更降低了服务业生产能力和发展后劲,阻碍高质量发展。
其次,生产性服务业规模相对较小,与制造业的融合水平有待提高。发达国家凭借生产性服务业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高端位置,而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约为三分之一,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此外,物流专业化现代化水平不高,制约了物流业和制造业的发展。
再者,生活性服务业难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养老、健康照护等服务存在较大缺口。同时,运动健身、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增长势头良好,但有效供给相对不足,质量水平有待改善。
最后,服务业国际竞争力偏弱。我国服务贸易出口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水平,且服务贸易逆差规模较大。发展好生产性服务业是改变贸易结构的必然选择。
四点对策建议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应加大改革和创新力度,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持续扩大服务业重点领域投资,保持服务业增长的关键在于保持投资稳定增长。应加大对养老、交通通信、文旅景点、医疗设施等领域的投资,同时降低投资成本,支持民营资本参与。
二是提升服务业创造优质供给的能力,抢抓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契机,鼓励研发、设计、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品质,培育品牌。同时,推进数字技术赋能服务业,发展智慧物流、数字金融等新业态。
三是促进服务消费持续增长,鼓励支持服务消费,依托数字技术拓展消费场景,为消费者提供便捷高效、智能化的消费体验。同时,适度放宽服务消费准入限制和价格限制,促进服务消费扩容提质。
四是深化对外开放提升服务业国际竞争力,对标国际高标准服务贸易规则,加快制度型开放,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同时,发挥开放平台作用,发展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等新业态,提升服务质量。
(作者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