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我国CPI下行主要与供需恢复时间差和基数效应有关,是阶段性现象。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完全有条件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未来,随着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措施的显效发力,经济向好态势将逐步在物价上显现。

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大体平衡是物价稳定的基石。当前,我国CPI下行主要是供需恢复时间差与基数效应所致,被视为一种阶段性、暂时性的现象。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稳固,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今年以来,受多重因素交织影响,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持续处于低位。1月份CPI同比增长2.1%,随后逐步回落,至6月份更是转为同比持平,连续四个月低于1%。CPI同比“零增长”现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下一阶段物价走势也成为市场焦点。

从当月物价构成来看,猪肉价格和能源价格的下行成为主要拖累因素。在我国CPI的“一篮子”商品和服务中,食品占据重要位置,而猪肉价格则是食品价格中的关键影响因素。6月份,尽管鲜菜、薯类、鲜果和禽肉类价格同比上涨,但猪肉和能源价格的下行抵消了这些上涨因素,导致CPI整体涨幅回落。其中,猪肉价格同比下降7.2%,降幅较上月扩大4个百分点;交通工具用燃料价格同比下降17.6%,降幅扩大6.5个百分点。此外,服务价格也有所走弱。

供求关系是影响价格的关键因素,当前CPI下行正是供需恢复时间差和基数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经济社会恢复常态化运行,供给需求均有所改善,但需求恢复相对不足。生产方面,在稳增长政策支持下,供应链和生产有序恢复;需求方面,疫情“疤痕效应”尚未消退,居民收入和就业压力持续存在,消费特别是大宗消费需求仍显疲弱。同时,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全球经济贸易增长放缓,外需拉动减弱。

从上半年累计数据来看,CPI同比上涨0.7%,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样上涨0.7%,国内物价运行整体温和。展望未来,受基数效应和国际输入性因素影响,CPI预计将低位窄幅波动,存在极短期下探负值区间的可能性。

6月份CPI同比增速为零,表明当前经济运行好转主要是恢复性的,总需求不足仍是制约经济恢复的突出矛盾。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近期,稳增长、扩内需、强动能的积极信号不断释放,政策“组合拳”正在加紧出台和实施。

同时,不同经济指标与宏观经济运行的步调并非总是一致。CPI作为经济增长的滞后指标,其变化往往晚于宏观经济形势。温和的通胀水平为宏观政策操作提供了空间。可以预见,随着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市场需求稳步回暖、基数效应逐步减弱以及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措施的显效发力,经济向好态势将逐步在物价上显现,下半年物价水平有望回归至合理区间。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CPI同比涨幅在低位徘徊,但不少消费者仍感受到物价上涨。这既是因为CPI是一个综合性指标,个体感受存在差异;也提醒我们当前居民消费选择更加审慎,对物价波动更为敏感。因此,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提振消费能力和信心是一项持续性的重要任务。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