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钢铁、水泥、铝冶炼三大行业即将被纳入碳市场管理体系,旨在加速落后产能淘汰,促进低碳技术创新与应用。此举有助于实现双碳目标,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目前,扩围的各项准备工作均已完成,生态环境部分阶段稳妥推进相关工作。

  中国钢铁、水泥、冶炼三大行业即将被纳入碳市场管理体系,此举旨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行业绿色发展。

  在生态环境部今日(26日)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裴晓菲透露,钢铁、水泥、铝冶炼作为碳排放大户,年排放量高达约3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将它们纳入碳市场管理,不仅有助于实现双碳目标,还能借助市场机制,加速落后产能淘汰,促进低碳技术创新与应用,推动这三个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碳市场是国际上通行的气候治理政策工具。自2021年7月起,生态环境部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成功启动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经过近四年的稳健运行,发电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全口径电力碳排放强度已累计下降8.78%,减排成本节省了约350亿元。

  裴晓菲表示,近年来,生态环境部为碳市场扩围做了充分准备,对包括钢铁、水泥、铝冶炼在内的高排放行业进行了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核查,发布了多项技术规范,并升级了碳市场管理平台、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目前,扩围的各项准备工作均已完成。

  生态环境部计划分两个阶段稳妥推进碳市场扩围工作,2024至2026年为启动实施阶段,2027年以后为深化完善阶段。

  针对配额分配问题,裴晓菲介绍,将继续采用基于碳排放强度控制的配额分配方式。2024年度,钢铁、水泥、铝冶炼企业的配额量将等于其经核查的实际排放量;2025和2026年度,各行业配额将整体保持盈亏平衡,将企业配额盈缺率控制在较小范围内。2027年以后,将研究建立更加明确、透明的行业配额总量制度,并逐步适度收紧,以降低三个行业的碳排放强度。

  近期,生态环境部将组织这三个行业的企业进行碳排放核算报告核查,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可靠。同时,将加强对企业、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和技术服务机构的培训,提升碳市场参与者的专业能力。

  裴晓菲强调,生态环境部将积极开展政策宣传解读,及时回应企业和社会关切,推动市场参与主体公开排放、履约、交易等相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为碳市场的健康运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