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修订后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正式公布,将于2025年6月1日起实施,进一步保障中小企业权益。条例明确了各方工作职责,加大了违法处罚力度,并设定了细致的条款。中小企业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条例的修订有助于资金进一步下沉到中小企业,促进消费,提振经济。

特约评论员刘远举

近日,修订后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正式公布,并将于2025年6月1日起实施,进一步保障中小企业权益。

早在2012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就已提出研究制定防止大企业长期拖欠小型微型企业资金的政策措施。2018年实施的中小企业促进法也明确规定不得违约拖欠中小企业款项。此次修订的《条例》,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小企业的保护。

《条例》明确了各方的工作职责,细化规定了国家和地方层面相关部门在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工作中的职责,并增加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责任。同时,加大了违法处罚力度,对拖欠中小企业款项情节严重或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影响的,将在多个方面采取限制措施。此外,《条例》的条款设定非常细致,如明确支付期限要求,不得约定以收到第三方付款作为支付条件等。

现实中,一些大企业常对为其配套的中小企业施加不合理的交易条件,并在合同履行结束后拖欠货款。修订后的《条例》加大了对大型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约束,有助于维护市场竞争公平。

中小企业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贡献了全国60%以上的税收和GDP,技术创新成果占比达70%,吸纳的就业人数占比达到了80%以上。中小企业款项被拖欠,会严重影响其资金周转、扩大投资,甚至导致企业濒临破产。为此,《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也提出解决拖欠账款问题,加快推进落实偿还拖欠企业账款工作。

2024年,财政部顺利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和4万亿元专项债券,2025年还将保持较大财政支出力度。这些措施从源头上解决了资金问题,而《条例》的修订有助于资金进一步下沉到中小企业,增加职工收入,进而促进消费,提振经济。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