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促消费政策频出,经济增长新动力
AI导读:
2025年,为促进消费,各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各地政府结合自身情况,推出实施细则和配套措施,力图激发消费活力。分析师指出,扩大国内需求是稳定宏观经济运行的关键,促消费措施针对性强,直击痛点。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回升,显示政策发力显效。
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之一,正受到各部门的重点关注。今年以来,为促消费,各部门相继推出了《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关于增开银发旅游列车促进服务消费发展的行动计划》及《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政策举措。
各地政府也积极响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出台实施细则、制定配套举措,包括育儿补贴、消费券等,力图激发消费活力。例如,3月份,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的《大力提振和扩大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提出,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以上的目标。同时,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也印发了《上海市促进服务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提出“加大促消费力度”“加强市区联动,扩大消费券内容和商户覆盖范围,统筹有序发放专项消费券”等多项措施。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在接受采访时指出,2025年稳定宏观经济运行的关键在于扩大国内需求。在此背景下,今年各地各部门从提升消费能力、促进大宗消费更新升级、优化服务消费供给及改善消费环境等方面,全面部署促消费措施。这些措施针对性强,直击当前制约消费需求释放的痛点和堵点。
在近期举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表示,我国拥有全球最具潜力的超大规模市场,消费增长空间广阔。为了将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中央财政已投入大量资金,从供需两侧共同发力提振消费。
王青认为,除了落实已出台的措施外,还需根据实际情况做好政策储备,并高度重视当前消费者信心和预期偏弱的问题。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比1月份高出0.9个点,已连续三个月回升。这背后是去年四季度以来一揽子增量政策的发力显效、经济增长动能的回升以及楼市的回暖。
王青表示,除了政策面全方位加大促消费力度外,还需增加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信心,以改善内生消费动能。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建议,相关部门应进一步优化消费环境,加强市场监管,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营造良好消费氛围,增强消费者信心。同时,加大公共服务供给,解决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
宋向清还指出,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变化,不断推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和服务,提高质量。并利用新技术、新模式,创造更多便捷、有趣的消费场景,吸引消费者。
王青预计,在各项促消费措施推动下,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服务零售总额增速将加快,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望超过2024年。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