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应特别关注经济增长速度与消费提振,保持中速增长并力争名义增速高于实际增速。消费占GDP比重存在结构性偏差,需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缩小收入差距,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政府计划增加农村居民养老金以刺激消费增长。

在当前阶段,中国应特别关注经济增长速度消费提振。我国目前正处于跨越高收入国家门槛的关键时期,保持中速增长并力争使名义增速高于实际增速,对跨越该门槛具有重要意义。未来五年,经济增长目标设为5%,4%作为底线不可破。

中国消费占GDP比重与OECD国家平均水平相差近20个百分点,主要体现在服务消费领域,与城市化水平和收入差距密切相关。政府部门持有较高比重资产,主要用于储蓄和投资,而非消费,这也是导致消费率偏低的原因之一。因此,应像过去重视投资那样重视消费,将同样的力度和资金投入转向消费领域。

为补足消费结构性偏差的缺口并稳定扩大内需,需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缩小收入差距,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应通过财政补贴、国有资本划转以及养老制度建设,争取在一两年内,将农村居民每月养老金从200多元增加到400元,以刺激消费增长。

——刘世锦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学术顾问、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 本文整理自作者在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100期)上的发言。

一、经济增长与高收入门槛的挑战

我国目前正处于跨越高收入国家门槛的关键时期,保持中速增长至关重要。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5%的经济增长目标,尽管实现该目标存在难度,但意义重大。近年来,世界银行对高收入国家门槛的划分标准以每年约4%的速度增长,我国需警惕相关风险。

二、消费不足的原因与影响

消费问题被置于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位置,中国消费占GDP的比重存在近20个百分点的结构性偏差。原因包括重投资轻消费的体制机制、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偏低且内部差距大、收入差距大以及政府部门持有较高比重资产等。消费不足主要体现在服务消费领域,与城市化水平密切相关。

三、扩大消费的策略与建议

为补足消费结构性偏差的缺口,需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缩小收入差距,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政府财政补贴、国有资本划转以及养老制度建设均需加速推进,争取在一两年内将农村居民每月养老金增加至400元,以刺激消费增长,扩大内需。

(文章来源:大河财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