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MLF操作新变化:采用多重价位中标,释放流动性信号
AI导读:
央行本月起MLF将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操作,并开展4500亿元操作,实现净投放630亿元。此举标志着MLF利率政策属性退出,有助于推进利率市场化,降低银行负债成本,释放流动性充裕信号。
3月24日,央行公告,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满足机构需求,本月起中期借贷便利(MLF)将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操作;3月25日将开展4500亿元1年期MLF操作,净投放630亿元。
截至3月25日17时,央行未发布本月MLF操作公告。多名市场人士表示,这并不意外,《金融时报》已发文称MLF不再有统一中标利率,避免被误解为降息。
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指出,过去我国央行利率“双轨制”中,逆回购利率影响短端,MLF利率影响LPR报价。MLF利率政策属性退出后,政策利率变为“单轨制”,逆回购利率地位强化,推进利率市场化。
熊园认为,MLF不会退出,将与逆回购等构成央行流动性投放体系。央行流动性投放工具箱中,长期以降准、国债买卖为主,中期以买断式逆回购、MLF为主,短期以逆回购为主。买断式逆回购期限3、6个月,MLF提供1年期流动性。
多名银行业人士表示,MLF最新中标利率未公布,但可能已下降,减轻商业银行负债成本。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称,多重价位中标后,机构投标MLF参考市场化融资成本,资金成本总体下降。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MLF“多重价位中标”意味着政策利率属性解除,利率存在下调空间,有助于降低商业银行负债成本。
财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孙彬彬指出,MLF改为多重价格招标后,银行体系融资成本下降,响应央行“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诉求。央行货币政策例会明确提及此诉求。
孙彬彬进一步指出,多重价格招标中,不同银行融资成本不一,机构投标MLF参考市场化融资成本。国股行融资成本低于MLF利率,其边际中标利率或下滑到2.0%以下。
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24年第四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环比下降0.01个百分点。其中,大型商业银行净息差连续四个季度环比下降,股份制商业银行连续两个季度环比下滑。
3月共有3870亿元MLF到期,4500亿元操作后将净投放630亿元,余额为41570亿元。此为MLF首次提前公告招标信息,也是去年7月后首次恢复净投放。自央行启用买断式逆回购以来,MLF余额从6.9万亿元降至4.1万亿元。本月MLF政策利率色彩淡化后,余额小幅增加。
明明认为,未来央行或继续回笼MLF,买断式逆回购承担中长期流动性供给。当前央行政策工具箱充足,预计未来流动性管理更高效、精准。
温彬表示,当前银行负债端短缺,需中长期资金支持。MLF净投放有助于稳定预期、保持流动性充裕。4月有望迎来降准及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降息。
温彬还称,3月MLF操作转为净投放,展现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取向,资金紧平衡状态有望调整。近期,汇率压力减弱、市场利率上行,货币政策阶段性目标达成。MLF超量续做释放央行呵护流动性信号。
温彬指出,下阶段,为实现稳增长、宽信用、稳预期目标,货币政策将转向多目标平衡,并兼顾短期流动性。预计央行将适时调整政策节奏,稳定信用扩张、强化货币与财政协同。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提到的“四个平衡”表明,今年货币政策要兼顾多重目标,既支持实体经济,也注重防风险,还要破解国内外约束。预计货币政策总量、结构、利率、汇率等方面都会合理平衡。
债市方面,市场对3月MLF转为净投放情绪积极。国债期货收盘全线上涨。
熊园认为,3月MLF净投放释放央行呵护资金面意图,降低机构融资成本,短期利好债市,中期影响偏中性。
短期来看,MLF操作属“加量操作”,缓解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压力。参考1年期同业存单利率,机构报价大概率低于2%,降低大型金融机构融资成本。
中期来看,MLF回归流动性投放工具性质,对债市影响有限。后续利率走势取决于央行政策、财政发力效果等。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