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3月25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出现新变化,MLF操作方式调整,释放多重信号,包括MLF政策属性退出、中标利率差异化降低银行负债成本等。市场分析认为,这标志着货币政策态度趋于缓和。同时,MLF操作首度转为净投放,释放稳资金信号,未来货币政策预计维持宽松基调。

3月25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出现两项新变化。一是当天央行未披露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详情;二是在逆回购操作公告中,首次披露投标量,当日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了3779亿元逆回购操作,投标量与中标量均为3779亿元。

24日傍晚,央行预告MLF招标信息,宣布自3月起,MLF操作由单一价位中标调整为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市场分析认为,此次调整释放多重信号:MLF政策属性退出,中标利率差异化降低银行负债成本,货币政策态度趋于缓和。

随着MLF操作改革,市场疑问也随之而来:这是否意味着实质性降息?短期内降准降息概率如何?MLF操作再次迎来改革,操作时间固定在每月25日。

今日央行未公布当月MLF操作情况,但预告本月将采用新方式开展4500亿元1年期MLF操作。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后续央行MLF操作公告可能与买断式逆回购类似,不公告中标利率。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指出,随着利率市场化水平提高,存在两个政策利率已无必要。央行自去年开始逐步淡化MLF政策利率属性,为新货币政策框架铺路。海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梁中华认为,强化市场在利率形成中的主导作用,标志着货币政策框架向“价格型”转型。

尽管MLF操作调整为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市场关注其是否存在降息空间,但业内专家预计,MLF资金成本总体下降将缓解银行净息差压力。市场分析普遍认为,将此次变化理解为实质性降息并非政策本意。

自2024年7月以来,MLF操作首度转为净投放,释放稳资金信号。3月实现净投放630亿元,逆回购操作也实现净投放1046亿元。央行提前公告MLF招标信息,体现释放宽松信号、稳定市场预期的政策诉求。

考虑到当前银行负债端短缺,为加大中长期信贷投放、强化政府债承接,需要中长期资金支持。温彬认为,MLF净投放有助于稳定预期、保持流动性充裕。4月有望迎来降准及结构性工具降息,提振市场信心。

展望未来,预计全年货币政策维持宽松基调,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形成合力。央行政策工具箱充足,预计未来流动性管理将更加高效、精准。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