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迎来新变革:产量调控与碳配额控制双管齐下
AI导读:
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报告明确将持续实施粗钢产量调控,推动钢铁产业减量重组。新疆等地钢厂已陆续减产,钢铁工业协会呼吁综合施策解决行业矛盾。同时,钢铁行业面临从产量调控向碳配额控制转变的新趋势,全国碳市场扩围在即,钢铁行业需积极应对。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明确,今年将持续实施粗钢产量调控,推动钢铁产业减量重组。
3月23日-24日,八一钢铁、昆仑钢铁、闽新钢铁、昆玉钢铁等钢厂陆续发布消息称,为推动新疆钢铁行业减量发展,自3月24日起,粗钢日产量减少10%。按照2024年新疆粗钢产量为1290万吨计算,若减量10%,粗钢年产量将降为1161万吨,将是2019年以来新疆最低产量。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维在3月22日举行的2025 (第十六届) 钢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呼吁,国家控产、行业自律减产都是权宜之计。只有通过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基于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取消产能指标交易,关闭新增产能入口,畅通低效产能退出渠道的综合施策,才是解决当前行业主要矛盾的关键。钢铁行业的健康发展,也成为了国内财经关注的重点。
第一大用钢品种“易主”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粗钢产量100509万吨,同比下降1.7%。而进入到2025年前两个月,粗钢产量继续下行,同比下降1.5%。
全国粗钢产量下行的背后,是整体需求结构的变化。传统建筑用钢需求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而工业用钢需求则在多种新兴产业的带动下持续上升。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的4年内,螺纹钢(钢筋)国内表观消费逐年下降,累计下降7503万吨,下降28%,其中仅2024年一年就下降3279万吨,下降15%,下降幅度加大。而工业用材占比已从2020年的42%增长到2024年的50%,其中中厚宽钢带产量已经从2020年的1.7亿吨增长到2024年的2.14亿吨,超过螺纹钢产量成为第一大品种。
不过,姜维指出,工业用材增量不及建筑用材减量,钢铁表观消费产量呈连续4年下降趋势,从2020年的10.48亿吨下降到2024年的8.92亿吨,下降14.89%。其中2024年下降0.51亿吨,降幅5.41%。
在3月6日举行的全国两会经济主题记者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表示,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研究了化解重点产业结构性矛盾的政策措施,接下来将分行业出台具体方案,推动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扩大中高端产能供给,让供给侧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直接点名钢铁行业,将推动钢铁产业减量重组。
根据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测算,2022年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CR10)达到“十四五”时期高点42.8%,但近两年产业集中度小幅下滑。2024年,前10家产业集中度为41.2%。云南、四川、河南等地积极推进钢铁企业重组,但实质性重组进展缓慢。无论是横向与国外发达国家比还是纵向与上下游产业比,我国钢铁企业仍处于较为分散状态。
“切实关闭新增产能入口,尽快畅通落后产能退出渠道,建立产能治理新机制,是解决当前行业主要矛盾的关键一招。”姜维表示,这一轮调整不同于过去钢铁消费上升态势下的阶段性供需生产失衡。现阶段我国钢铁供强于求,已成为客观事实,矛盾和问题不会像往常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动化解。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预测,2025年我国粗钢表观消费将继续同比下降1%~2%。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综合规划处副处长高升表示,钢铁行业总体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时期的存量优化阶段。预计到2030年,我国钢材需求量约为8亿吨,年均下降1000万吨左右。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院士干勇认为,支撑钢铁高质量发展,首先要从战略层面推动产业深化变革、加速产业结构调整。
从产量调控向碳配额控制转变
钢铁行业的矛盾问题不是简单依靠产量调控就能解决,在当前下游需求变动、数智化转型、绿色低碳发展等多重因素影响下,钢铁行业也需要综合施策,找到发展新路径。
高升认为,近期需要优化粗钢产量调控政策,探索建立一套以环保、能耗等为主要导向因素,有利于先进产能充分发挥、促进优胜劣汰和供需平衡的产量调控机制。而中远期则需要通过碳配额替换产量调控政策,实现由行政管控向碳配额市场化调控转变。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全国碳市场扩围在即。姜维表示,今年1月份印发的相关指南,为下一步钢铁行业进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打下了坚实基础。
对于钢铁行业进入全国碳市场下一步工作开展,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逯世泽表示,一是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积极推动行业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发展低碳技术,降低企业碳排放水平;二是严格遵守市场规则,真实准确及时报送数据;三是加强企业能力建设,要高度重视数据质量管理。
“为更好发挥推动降碳政策工具作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将逐步收紧。建议钢铁行业早动手、早准备,积极推动行业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发展低碳技术,降低企业碳排放水平。”逯世泽说。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