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债市场热度攀升 人民币融资货币功能增强
AI导读:
熊猫债市场受益于我国债券市场的低成本优势和经济稳定环境,发行热度不断攀升,人民币融资货币功能稳步增强。2024年熊猫债发行规模已远超去年全年,非金融企业发行意愿增强,市场结构更加合理。
新华财经北京11月18日电(王菁、杨溢仁)凭借我国债券市场的低成本优势及经济稳定环境,熊猫债市场热度持续攀升,成为境外发行人青睐的融资工具,显著提升了人民币作为融资货币的功能。据新华财经统计,截至11月18日,2024年熊猫债发行量已达104只,累计发行规模高达186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上周,跨国企业书赞桉诺成功发行了首单3年期绿色熊猫债,标志着熊猫债市场进一步国际化,书赞桉诺也成为了银行间市场首个南美洲发行人。这一举措不仅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也深化了中国与南美洲的金融合作。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指出,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境外发行人对人民币资产的需求日益增加,熊猫债作为人民币计价债券,其吸引力正不断增强。
熊猫债发行人地域覆盖五大洲,年内发行规模同比增长23.68%
据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消息,熊猫债的发行人已遍布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五大洲。截至目前,经交易商协会注册的熊猫债发行规模已达1372亿元,远超2023年全年水平,凸显出银行间市场对全球优质发行人的强大吸引力。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以来,熊猫债市场在政策和市场环境的有力支持下,继续扩容提质。截至11月18日,熊猫债累计发行规模已远超2023年全年,较上年同期增长约23.68%。这一增长趋势反映出熊猫债市场在全球范围内的认可度不断提升。
11月14日,巴西大型商品浆生产商书赞桉诺成功发行了一笔规模为12亿元的熊猫债,成为美洲地区首家发行熊猫债的非金融企业。汇丰中国环球银行总监唐臻怡表示,此次熊猫债的成功发行,是中国和巴西深化金融合作的又一里程碑,为巴西及美洲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
中巴两国经贸关系稳定增长,金融合作不断拓展。自两国达成本币结算协议以来,双边贸易和融资中使用人民币结算的业务显著增长,为两国经济和金融合作带来了广阔前景。
交易商协会指出,目前熊猫债市场呈现出四大特征:一是发行人结构优化,跨国企业参与度提升;二是产品创新活跃,可持续发展主题债券发行量增加;三是期限结构更加合理,中长期债券占比提升;四是募集资金使用合规便利,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非金融企业发行意愿增强,熊猫债市场结构更趋合理
惠誉博华工商企业部执行总监常海中认为,熊猫债发行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制度变革加速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3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显示,我国债券市场规模提升和开放水平提高,为境外主体境内发债提供了更多便利和规范。
报告指出,银行间市场是熊猫债的主要发行场所,非金融企业发行意愿增强,发行期限以3年期及以下为主。未来,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推动熊猫债市场发展,提升我国债券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优化人民币跨境投融资政策环境,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从上市地点来看,2024年发行的104只熊猫债中,仅有少数在沪深交易所上市,其余均在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政策精神,积极吸引优质境外主体发行熊猫债,优化熊猫债市场结构,以高质量发展服务于金融高水平开放。
唐臻怡表示,中国债券市场的开放步伐不断加快,熊猫债市场活跃度提升,为全球企业及机构提供了更多元的投融资选择。未来,随着熊猫债发行制度和配套措施的不断优化,熊猫债市场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个月前,德意志银行作为联席主承销商,协助梅赛德斯-奔驰国际财务有限公司成功发行了2024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熊猫债),其中五年期品种为外资非金融企业首次成功尝试,显示出市场对更长期限债券品种需求的提升。德意志银行中国债务资本市场主管方中睿表示,德资企业在中国熊猫债市场最为活跃,相信随着中国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兴起,还将吸引更多跨国企业赴中国境内发行熊猫债。
近年来,德意志银行积极参与中国债券市场,承销能力得到广泛认可。方中睿表示,德意志银行看好熊猫债市场前景,将继续支持国际投资人对人民币的配置需求,并通过自身熊猫债发行助力市场扩容。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