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我国外贸面临复杂外部环境,稳外贸工作转向质量跃升。政策工具箱释放效能,商务部提出四方面措施,强化技术赋能与规则引领,深化内外贸一体化改革,优化区域协同与产业生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前,稳外贸的重要内容之一,正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跃升。要强化技术赋能与规则引领双轮驱动,深化内外贸一体化改革,优化区域协同与产业生态,助力外贸高质量发展。

  2025年开年至今,全球经贸格局在多重挑战中持续震荡。我国外贸规模在经历2024年创历史新高后,正面临更为复杂的外部环境。为积极应对外部变局,激发内生动力,应进一步以创新精神推进稳外贸工作,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稳外贸的有利条件正在逐步显现。政策工具箱持续释放效能,商务部近期提出四方面措施,包括组织外贸优品内销活动、推动内外标准认证衔接、加强内外贸一体化政策支持、建设综合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例如,“外贸优品中华行”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助力外贸企业依托国内市场实现内外贸协同发展,这一举措既是短期应对外部冲击的有效手段,也是长期优化贸易结构的战略布局。同时,区域协同发展也为稳外贸提供了坚实支撑,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作为外贸高地,在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以及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对接上具备先发优势。

  然而,稳外贸仍面临双重考验。外部方面,国际规则博弈加剧,我国企业适应成本增加;内部方面,产业结构趋同导致的同质化竞争尚未根治,品牌化、绿色化转型亟待提速。此外,服务贸易基础设施滞后与标准认证壁垒也制约了高端生产性服务领域的突破。

  为破解稳外贸难题,需以系统性创新打通堵点、激活全局。首先,强化技术赋能与规则引领,通过推动人工智能、数字化供应链等技术应用,重塑贸易效率;同时,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为扩大制度型开放探路。其次,深化内外贸一体化改革,推动国内外市场从“物理叠加”转向“化学融合”。再次,优化区域协同与产业生态,三大区域需错位发展,金融机构也应加大对外贸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供保障。

  当前,稳外贸的重要内容之一正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跃升。我国超大规模国内市场是外贸企业的坚强后盾,政策创新、技术升级等因素正不断形成合力,推动中国外贸以开拓者的姿态,为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写下新篇章。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