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MLF操作调整为多重价位中标,释放利率市场化改革信号
AI导读:
3月24日,央行宣布将于3月25日开展45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并调整为多重价位中标。此举标志着MLF利率的政策属性完全退出,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步。同时,MLF操作实现净投放630亿元,展现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
3月24日,央行官网发布公告,将于3月25日开展45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并从本月起将MLF操作由单一价位中标调整为多重价位中标(美式招标)。

这一调整有何深意?受访权威专家指出,MLF不再有统一的中标利率,标志着MLF利率的政策属性完全退出,这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步。
据接近央行人士透露,此举旨在降低银行负债成本,缓解净息差压力,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MLF利率政策属性淡出,市场化改革加速
专家表示,历史上MLF利率曾作为中期政策利率,但存在政策利率过多、关系复杂等问题。改为美式招标后,MLF利率的政策属性完全退出,实现了政策利率体系的优化。
央行行长潘功胜此前已明确表示,央行主要政策利率是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并逐步淡化其他期限工具利率的政策色彩。此次MLF操作改为多重价位中标,正是这一政策导向的具体体现。
专家进一步指出,MLF政策利率的淡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央行通过调整操作时间、采用利率招标、启用买断式逆回购工具等方式,逐步锻炼了机构定价能力,为MLF操作改为多重价位中标奠定了基础。
未来,MLF将回归流动性投放工具定位,与其他各期限工具一同构成央行流动性工具体系,更加聚焦于提供1年期流动性。
MLF操作净投放630亿元,货币政策适度宽松
公告显示,央行于3月25日开展的4500亿元MLF操作为1年期,本月到期3870亿元,实现净投放630亿元,为2024年7月以来首次净投放。
这一操作展现了央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专家表示,自去年10月央行启用买断式逆回购以来,买断式逆回购余额逐步增加,减轻了MLF投放中长期流动性的压力。
预计采用多重价位中标后,MLF资金成本将总体下降,进一步缓解银行净息差压力。机构投标MLF将参考市场化的融资成本,更好地反映机构差异化的资金需求。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