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上,多位海内外学者指出,中国通过短期稳增长和长期调结构政策结合,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展望未来,跨国企业希望中国继续营造稳定、透明的营商环境,分享中国提振消费的政策红利。

  证券时报记者秦燕玲贺觉渊

  提振消费、扩大内需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上,多位海内外学者指出,通过短期稳增长和长期调结构政策结合,中国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展望未来,跨国企业希望中国继续营造稳定、透明的营商环境,并通过投资重点领域、加快数字技术转型等举措,分享中国提振消费的政策红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副总裁奈杰尔·克拉克表示,IMF分析显示,若实施拉动消费和提高生产率的一揽子改革,中国中期生产率增速将提升1个百分点,到2040年GDP水平将比基线预测高出近20%。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强调,经济长期增长需当前宏观经济强劲,关键在于实施强有力的需求刺激政策,增加其确定性和可靠性,并通过法治框架监管,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

  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围绕提升消费能力、释放消费意愿等部署系列举措。社会保障、商贸、金融等领域的配套政策也在制定中。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指出,提振消费政策分层级、分类别,包括消费刺激政策、培育消费能力的收入政策,以及促进持续增长、推动消费结构升级的改革政策。

  提振消费需增强居民消费意愿、提高消费能力。亚洲开发银行行长神田真人表示,稳定的房地产市场对稳定消费者和投资者信心至关重要,中国可通过降低贷款利率、首付比例和税收优惠等政策,消化存量住房,激励开发商“保交楼”。

  消费和投资构成国内需求,如何平衡投资与消费、以投资促消费是学者关注的问题。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认为,中国应制定可持续需求刺激计划,加大对环境健康、教育等公共领域投资,提高工资和居民收入占比,调整税收政策,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

  在提振内需的具体领域,扩大服务消费被重点提及。奈杰尔·克拉克认为,亚洲国家需通过改革实现资源向服务业再配置。

  推动服务业扩大开放是政策部署的重要方面。神田真人强调,应营造透明监管环境吸引外商投资,加快教育、医疗、电信、数字服务等服务业开放,推动投资和生产率增长。

  天丝集团首席执行官许馨雄建议,建立透明监管环境,确保政策稳定性和透明度,通过财政补贴、研发激励等,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撑。

  万益特全球首席执行官陶克瑞提到《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指出该方案将医疗列为重点领域,承诺确保不同所有制企业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积极吸引优质外资,为外资企业创造发展新机遇。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