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提振消费:政策部署与系统性改革是关键
AI导读:
消费作为经济增长引擎,政府将大力提振消费置于2025年工作首位。多位专家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提出,需通过系统性改革和政策保障,解决消费不足和结构性问题,推动经济长期稳定增长。
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一头连着千行百业,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提振消费”置于2025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位置,并对此进行了具体部署。
如何全面释放扩内需、促消费的政策效应?近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上,多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围绕这一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与前瞻探讨,提出了诸多提振消费的建议。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在论坛开幕式上表示,应坚持将扩大内需作为长期战略,努力将消费打造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压舱石。
多位与会嘉宾指出,当前中国正面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需由以往依赖投资和出口的经济模式,转向以创新和消费为主导的经济模式。提振消费的政策组合拳,绝非权宜之计,而是短期经济修复与长期结构优化的双重路径。
消费不足凸显结构性问题
韩文秀指出:“当前中国消费规模庞大,但消费在国民经济和总需求中的占比仍相对较低,与发达国家存在约20个百分点的差距。”
此前,《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已出台,从居民增收、消费保障、服务提质、大宗消费升级、消费品质提升、消费环境改善、清理限制措施以及完善消费支持等八个方面,多维度激发居民消费潜力。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强调,提振消费的政策不应被视为应对短期消费不足和外部冲击的应急措施,而应着眼长远,解决消费率过低这一更深层次的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也认为,中国当前的消费不足并非平均水平上的明显偏差,而是一种结构性偏差,其成因包括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偏低且内部差距大、城市化水平不足且质量不高、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等。
刘世锦指出,过去房地产和基建的高速增长存在超前和透支问题。近年来,房地产下跌、基建减速,原先被掩盖的消费结构性偏差问题凸显,成为终端需求中的短板,若不及时补上,将导致经济增速下滑。
刘世锦认为,从消费内容来看,服务消费不足是消费不足的主要表现,特别是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养老等与基本公共服务相关的发展型消费不足。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诸多问题根源在于终端需求不足,提升终端需求至合理水平,将为经济运行注入源头活水,解决由终端需求不足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提振消费需系统性改革
在一系列促消费改革举措的推动下,中国消费呈现加速回升态势。2024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8.7万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四季度增速较三季度加快1.1个百分点,而2025年1~2月增速进一步回升。
京东集团CEO许冉分享了消费市场的四大趋势:一是提振消费政策带动下,消费需求加快;二是随着老龄化的加快,银发消费动力逐步释放;三是在数字技术加持下,智能化绿色化消费快速增长;四是国货品牌与传统文化大融合,激发传统消费活力。
许冉认为,这四大趋势将持续存在。2025年,扩大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凸显。与2018~2019年社会零售总额约8.5%的增速相比,中国消费仍有巨大潜力可挖。“若政府能推出更多提升消费的政策,2025年的中国消费增长将更加值得期待。”
金融科技平台在产业升级和提振消费方面发挥着日益关键的作用。奇富科技创始人兼CEO吴海生表示,金融科技平台凭借AI技术优势,能够提高金融服务的可触达性和可获得性,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助力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
对于提振消费的策略,市场已有诸多观点和讨论。一种观点认为应通过“直升机撒钱”、补贴消费等方式刺激消费。但刘世锦认为,这种办法虽短期内有效,但不具有可持续性。
另一种观点则主张推进结构性改革,解决深层的体制性结构性问题,增强低收入阶层的消费能力,特别是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社保、养老等服务消费。
刘世锦强调:“解决之道在于建立持续稳定增长的制度安排。”他认为,当前中国正面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需由投资和出口驱动转向创新和消费驱动。消费结构性偏差是一个巨大挑战,但若能妥善解决,将转化为重要机遇,为中国经济持续稳定的中速增长提供支撑。
刘元春指出,在内需不足的情况下,应通过扩消费全面对冲经济下滑的压力。在全球经济疲软的背景下,中国提振消费不仅能扩大内需,还能稳定全球经济增长。然而,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产业和消费能级的升级需要穿越周期、解决短期问题,并进行中长期布局。
政策保障助力提振消费
提振消费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离不开政策的保障和财政金融的助力。
韩文秀表示,中国将综合施策扩大消费,形成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生活相互促进的局面。在增强消费能力方面,他提出通过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提升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
刘世锦建议,通过政府财政补贴、国有资本划转和完善养老缴费制度等多措并举,提高农村居民的养老金水平。他指出,农村居民消费倾向较高,增加其养老金支出将有效拉动经济增长。
刘元春强调,在刺激消费的政策保障中,稳房产、稳股市是前提性保障,因为这是财富稳定和资产负债表稳定的关键。他呼吁财政给予全面支持,提出在收入分配政策、工资增长机制以及社会福利体系改革方面提出一揽子计划,以增强消费者对未来收入的预期。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提出,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解决中国消费率偏低的关键。他认为,如果中国的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或金融市场能提供与美国相当的财产性收入,中国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将大幅提升,从而改变整个中国的消费格局。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表示,今年财政政策的首要任务是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为了将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中央财政将投入真金白银,从供需两侧发力提振消费。其中,今年共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