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财政部发布《2024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提出2025年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包括提高赤字率、安排更大规模政府债券等五项措施。同时,《报告》提出了六项重点工作,包括支持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等,旨在助力经济回升。

3月24日,财政部网站发布了《2024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2025年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持续用力、更加给力,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

首先,将提高财政赤字率,加大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二是安排更大规模的政府债券,为稳增长、调结构提供支撑。三是优化支出结构、强化精准投放,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四是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促进财政平稳运行、可持续发展。五是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强地方财力、兜牢“三保”底线。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赤字率拟按4%左右安排,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赤字规模5.66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6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拟安排4.4万亿元,比上年增加5000亿元。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表示,赤字率达到4%,专项债和超长期特别国债规模提高,体现了中央推动经济回升的决心,符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利于扩大有效需求、提振市场信心。

《报告》还提出了六项重点工作,首要任务是支持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包括提振消费、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推进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等。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指出,在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下,财政促消费资金额度有望提升。

此外,《报告》还强调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制造业转型升级。同时,保障和改善民生、支持城乡区域融合发展、支持生态文明建设也是《报告》提出的重点工作。

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也是《报告》的一大亮点,研究制定关于健全现代预算制度的意见,加强预算管理各项制度举措的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罗志恒提到,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