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多地政府宣布发行再融资专项债券以置换存量隐性债务,旨在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业内人士对此表示积极看法,认为这将有利于政府一般性支出的修复,并带动企业和居民收入修复,间接起到刺激消费的作用。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陈燕青

  随着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新增6万亿元地方债务限额用于置换隐性债务,近期,河南、江苏、青岛等多地纷纷行动,宣布发行相关债券来置换存量隐性债务。根据中国债券信息网数据显示,最近一周内,上述地区已披露超过2200亿元的再融资专项债券发行计划,旨在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

  河南省率先行动,于12日披露文件称,将于11月15日发行318.169亿元的再融资专项债券,专门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这一表述与以往特殊再融资债券直接表述为“偿还地方存量债务”有所不同,但目的相同,均为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紧随其后,江苏省财政厅于15日宣布,将发行总额为1200亿元的再融资专项债券,分为15年、20年、30年三个期限,每个期限的发行面值均为400亿元。该批债券将于11月22日下午进行招标,并于11月25日开始计息,所募集资金同样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

  青岛市也不甘落后,于15日披露文件称,计划于11月22日发行142亿元的再融资专项债券,期限为10年,资金同样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

  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会上,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表示,从2024年起,将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同时,2024年至2026年每年还将发行2万亿元地方政府再融资专项债券,总计6万亿元支持地方用于置换各类隐性债务。

  业内专家对此轮化债措施表示积极看法。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财政支持化债不仅可以通过补充地方财力、增加居民和企业收入的方式,发挥财政乘数效应,还能带动投资和消费能力的提升,促进经济回升向好。此外,中信建投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果也表示,地方政府出台的一揽子化债措施将有助于不良资产的置换和管理,提升地方AMC和城农商行的盈利能力,同时改善建筑装饰和环保行业的财务状况。

(文章来源:深圳商报·读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