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农业农村部等七部门近日联合召开视频会议,部署2025年春耕备耕农资打假工作,要求迅速开展专项排查检查,强化春耕农资供应,并加大执法办案力度。同时,加强化肥保供和市场监测,确保春耕期间化肥稳定供应,夯实春季农业生产和全年农业丰收基础。

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关键在于确保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的质量。为确保2025年春耕期间农资的有质有效供给,农业农村部联合六部门近日召开了视频会议,全面部署春耕备耕农资打假工作。

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指出,随着春耕备耕由南向北逐步推进,各部门需迅速行动,开展专项排查,强化农资供应管理,及时清除不合格产品。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对“忽悠团”进村兜售化肥、违法销售禁用药物、制售非标地膜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并加强网络农资监管,确保农资市场的健康有序。此外,还将加强农资宣传培训,提升农民识别假冒伪劣农资的能力。

春耕期间是化肥施用的高峰期,其施用量通常占全年总量的40%以上。为此,农业农村部已提前下发通知,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加强化肥保供和市场监测,定期研判供需形势,掌握化肥下摆进度,及时发现并解决化肥保供中的难点问题。同时,强化肥料质量监管,积极推广科学施肥技术,为春耕期间化肥的稳定供应提供有力保障。

当前,全国春耕备耕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各地进入化肥使用旺季。据中国农资流通协会数据显示,氮肥主要品种尿素的生产企业开工率已超过80%,钾肥主要品种氯化钾的生产企业开工率超过60%,磷肥主要品种磷酸二铵、磷酸一铵的生产企业开工率也均超过50%。

在价格方面,3月17日中国化肥批发价格综合指数为2503.93元/吨,环比上涨0.20%,同比下跌10.21%。这一数据反映了当前化肥市场的供需状况。

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在农资保供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据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资与棉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今年1月末,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库存化肥已达2284万吨,加上2月至4月计划采购到货的约2700万吨化肥,可满足全国春耕用肥需求的70%。同时,全系统农资企业承担的近1000万吨国家和省级储备化肥已全部到位,并将按相关规定陆续投放市场。

(文章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