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积极财政政策详解:赤字率提升至4% 全力支持高质量发展
AI导读:
2025年,中国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赤字率提高至4%,赤字规模达5.66万亿元。政策发力将聚焦高质量发展薄弱环节,提振消费、扩大投资,全力支持经济稳健增长。通过统筹运用各类政策工具,形成政策“组合拳”,中国经济将持续向好。
赤字率提高至4%左右,赤字规模达5.66万亿元,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9.7万亿元,新增政府债务总规模11.86万亿元。在23日至24日举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上,财政部部长蓝佛安通过一系列详实数据,向海内外嘉宾阐释了今年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如何精准发力。
2025年,党中央明确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这是在去年9月26日一揽子增量政策基础上的深化提升,蓝佛安强调。
针对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与挑战,蓝佛安指出,我国经济实力与财政实力显著增强,宏观调控和财政治理经验更加丰富。我国经济信心与底气源自稳固的经济基础、众多优势、强大韧性及巨大潜力,也得益于对风险的清醒认识与充足财政空间预留。
今年积极财政政策的鲜明特点是统筹运用政府债券、财政贴息、专项资金、税费优惠等政策工具,并与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等政策协同,形成政策“组合拳”。
蓝佛安介绍,政策发力将聚焦高质量发展薄弱环节与经济循环堵点难点,加大支持力度,同时把握政策节奏,尽早出台政策,增强市场预期与各方获得感。
财政政策的着力点在于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蓝佛安表示,我国拥有全球最具潜力的超大规模市场,消费增长空间广阔,中央财政将拿出真金白银,从供需两侧提振消费。
今年预算安排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增加3000亿元,其中8000亿元支持“两重”项目,5000亿元实施“两新”政策。此外,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规模翻倍,降低消费者购物成本,结合惠民生与促消费,提高养老金、发放医疗补贴,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与意愿。
在扩大有效投资方面,财政资金量大,统筹安排各有侧重,建立专项债券管理新机制,赋予地方政府更多自主权,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撬动社会投资持续增长。
财政政策还支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化教育、科技和人才支持,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完善财政科技经费管理,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与“人工智能+”行动。
蓝佛安表示,将完善惠企助企政策,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措施,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实现创新发展。同时,按照科学分类、精准置换原则,做好隐性债务置换,推进地方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阻断新增隐性债务渠道。
财政政策还将支持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一视同仁支持政府采购,平等对待各类经营主体,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外资企业与中国经济共同成长。
蓝佛安表示,随着去年四季度一揽子增量政策效果持续释放及今年积极财政政策等宏观政策实施,中国经济将持续向好,稳健前行。
我们将密切关注国内外形势,充实政策工具箱,有效应对风险挑战。我们对中国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愿与世界各国共创美好未来,蓝佛安强调。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