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指出,中国经济诸多问题根源在于终端需求不足,特别是消费结构性偏差。他提出,提振消费需推进结构性改革,提高低收入阶层消费能力,并用过去抓投资的力度和投入去抓消费。


有人说,中国消费占GDP比重过低不是新问题,长期以来就是如此,但过去经济仍能高速增长。3月23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在2025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引入终端需求概念解答了这一问题。

所谓终端需求,是GDP减去生产性投资后的部分,包括全部消费和非生产性投资(如房地产、基建)。

刘世锦指出,过去中国房地产和基建高速增长,存在超前和透支问题。近两年房地产下跌、基建减速,消费结构性偏差问题凸显,成为终端需求短板,若不及时解决,将导致经济增速下滑。

他认为,中国经济诸多问题的根源在于终端需求不足。解决消费比重过低问题,是经济活跃的源头活水。政府工作报告已将提振消费列为首要任务。

对于提振消费,市场有两种思路:一是短期促销,如“直升机撒钱”、补贴消费;二是推进结构性改革,解决体制性结构性问题,提高低收入阶层消费能力。

刘世锦认为,短期促销虽有效,但不具可持续性,且精准性不足。结构性改革更为重要,需提高农民工等低收入阶层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城乡生产要素流动,解放社会生产力。

他强调,要用过去抓投资的力度和投入去抓消费,通过政府财政补贴、国有资本划转等措施,增加农村居民养老金支出,拉动消费增长。

此外,刘世锦还提出,应关注城乡居民保险基金等现有改革措施,其效果立竿见影。如用5000亿元刺激政策资金增加基金支出,可短期扩大消费。

他认为,中国正面临经济增长方式转型,需由投资和出口驱动转向创新和消费驱动。解决消费结构性偏差问题,将为中国经济持续稳定中速增长提供支撑。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