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我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民政部副部长唐承沛强调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性。银发经济潜力巨大,预计到2035年占GDP比重将上升。同时,加快构建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强化失能老年人照护。

截至去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3.1亿,65岁及以上人口2.2亿,占比分别为22%、15.6%,标志着我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为适应人口结构变化新形势,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之路,是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

民政部副部长唐承沛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上,发表了题为“深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助力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主旨演讲。他强调,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特殊性,老年人口数量多、老龄化速度快,应对任务艰巨。

唐承沛指出,我国老年人口数量未来将达到4亿、5亿,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节点重合。面对这一挑战,应加快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同时看到其中的机遇。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政府工作报告已对“制定促进银发经济发展的政策”“大力发展银发经济”作出重点安排。

人口老龄化:挑战与机遇并存

唐承沛表示,我国人口老龄化挑战与机遇并存。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叠加人口负增长、少子化等趋势,高龄失能老年人、空巢老年人规模和占比增大,老年人口抚养比上升,老龄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明显。另一方面,预计到2035年,我国将迎来老年人口结构相对低龄的“窗口期”,新进入的老年人口受教育水平高、健康状况好,形成新的“银发人才红利”。

唐承沛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60~65岁的低龄老年人口规模约9000万人,他们消费意愿强烈,涵盖康养、护理、旅游等多个领域,预计到2035年,银发经济占GDP比重将从6%上升到9%,发展潜力巨大。

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民政部、全国老龄办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银发经济的决策部署,推动银发经济提质扩容。同时,将强化资金保障,推进养老金融发展,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提高老年人收入水平。

完善养老服务网络,强化照护服务

今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正式发布,明确以失能老年人照护为重点,加快健全覆盖城乡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唐承沛表示,将以失能老年人照护为重点,构建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形成居家、社区、机构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供给格局。

此外,针对老年期痴呆防控的挑战,报告建议逐渐实现独立、多元、可持续的长护险筹资体系,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切实降低照护负担。唐承沛还提到,要推动健全老年人社会保障和健康支撑体系,配合相关部门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