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上海市市长龚正在《学习时报》发表文章,强调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章提出着力扩内需稳外需、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增进民生福祉和建设安全韧性城市等措施。

  上海市市长龚正在《学习时报》发表文章《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下为原文: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稳经济、促发展意义重大、责任重大。上海市委、市政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咬定目标不动摇,一以贯之抓落实,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在上海落地见效。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挑战在所难免。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深度链接全球的国际大都市,上海一马当先。同时,上海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在扩大有效需求特别是提振消费、推动新旧动能平稳接续、改善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等方面,还需要下更大气力。我们要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的科学论断,牢牢抓住上海建设“五个中心”加速、推动贸易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和人才集聚、走出去发展等重要机遇,坚持干字当头,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努力促进经济平稳运行,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

  着力扩内需稳外需,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合理的经济增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上海有效应对外部环境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城市经济规模进入了5万亿元以上的新阶段。2024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5.39万亿元,同比增长5%。在当前形势下、在更高基数上,今年上海要继续实现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必须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我们要更好把握国家宏观政策取向,强化经济运行调度,注重政策措施协同联动,着力提振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下大力气激发有潜能的消费。顺应消费变革新趋势,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抓手,在积极促进商品消费的同时,更加注重推进服务消费扩容提质,多措并举释放扩大消费的潜力。加快升级商品消费,加力扩围实施“两新”行动,继续办好“五五购物节”、“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上海旅游节、国际光影节等扩消费活动,稳住消费大盘。加快扩大服务消费,落实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持续增加高品质的健康、养老、托幼、家政等服务供给,激发文化娱乐、旅游、体育等改善型消费活力,不断放大商旅文体展联动效应。加快吸引外来消费,用好我国扩大免签国家范围、放宽优化过境免签等政策,全力建设“中国入境游第一站”,大力发展免退税经济,提升入境人士的服务感受度和消费便利度,持续打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加快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首发经济、银发经济、夜间经济、直播经济,加快发展线上演播、沉浸式体验、房车露营等新业态,进一步推动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努力丰富消费场景、培育更多新的消费增长点。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改革开放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上海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上具有风向标作用。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扎实推进各领域改革任务,推动标志性改革措施落地见效;以加快建设“五个中心”为主攻方向,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高水平,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不断强化“五个中心”建设的整体效应、平台效应、放大效应和辐射效应;以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和制度体系为重要目标,全方位大力度推进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为国家试制度、测压力、探新路,努力释放更多更可持续的改革红利。

  着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新旧发展动能平稳接续转换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上海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近年来,上海围绕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塑造经济发展新动能、新优势。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4%左右,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57.9件,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5200.7亿元、增长7.2%,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43.6%,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到1.8万亿元、增长9.3%。我们要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推动新动能厚积成势、传统动能焕新升级。

  着力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

  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作为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首提地,上海要坚持发展为民,持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扎实推进民心工程、办好民生实事,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同频共振、互促共进。

  着力建设安全韧性城市,坚决守牢安全发展底线

  没有安全稳定的环境,经济高质量发展就难以为继。我们要强化底线思维、极限思维,更加准确把握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不断增强各类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努力做到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在最低层级、用最短时间、花相对最小的成本、解决最大的关键问题、争取综合效益最佳,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