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货币政策例会释放三大信号,强调适度宽松与结构性调控
AI导读: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强调“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主基调未变,并提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创新方向,重点支持科技、消费、外贸等领域。同时,持续维护股市、汇市、债市等金融市场平稳运行,释放三方面政策信号。
谢若琳
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被视作货币政策“风向标”,措辞变化预示下一阶段货币政策趋势。近期,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25年第一季度例会,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例会延续“适度宽松”主基调,并明确结构性调控工具创新方向。
例会措辞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汇率等方面有所变化,释放三方面政策信号:
首先,“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主基调未变。例会重申“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降准降息”,既是货币政策适度宽松体现,也是实现手段。目前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平均为6.6%,有下行空间,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资金利率亦然。
例会还提出“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去年央行坚持支持性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促进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引导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今年政策有望通过“量价并调”支持实体经济,激发信贷需求,激活市场活力。
其次,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创新,重点支持科技、消费、外贸。例会亮点在于提出“优化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研究创设新工具,重点支持科技创新投融资、促进消费和稳定外贸”。业内认为,央行或先通过结构性降息,引导信贷投放,支持实体经济。
最后,持续维护股市、汇市、债市等金融市场平稳运行。例会提出“用好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探索常态化的制度安排”。截至3月18日,两项工具落地满五个月,有效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稳汇率方面,例会提出“三个坚决”,即纠偏市场顺周期行为、处置扰乱市场秩序行为、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弹性增强。债市方面,从宏观审慎角度观察、评估债市运行情况,关注长期收益率变化。
总体来看,自去年9月央行推出增量金融政策以来,数次调整有效提振市场信心,推动经济平稳增长。未来,货币政策将继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大支持力度,推动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