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债发行规模创新高,融资成本优势吸引境外机构
AI导读:
中国境内“资产荒”带来低廉融资成本,吸引境外机构发行熊猫债。今年熊猫债累计发行近1900亿元,创历史新高。熊猫债信用风险低,利差收窄机会存在,制度便利性不断提升,发行主体多元化。
中国境内持续的“资产荒”现象导致融资成本下降,正日益吸引境外机构前来发行熊猫债。
据财联社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今年熊猫债累计发行额已接近1900亿元大关,屡次刷新历史记录。对于投资者而言,熊猫债以其较低的信用风险成为优选,特别是与部分境内主体相同期限的非熊猫信用债相比,两者之间的利差存在收窄的机会。
11月18日,巴西书赞桉诺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成功发行了名为“24书赞桉诺GN001BC”的熊猫债,并在银行间市场上市。根据Wind数据的统计,截至当前,年内熊猫债市场共发行上市了104只债券,总规模达到1862亿元,继续刷新了历年的最高纪录。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三季度熊猫债的发行规模已经超越了去年全年的总和。回顾2023年,熊猫债的发行规模达到了1544.50亿元,这一数字已经是历年之最。自10月以来,包括宝马中国资本、大华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香港上海汇丰银行等在内的多家知名企业均发行了较大规模的熊猫债。
(资料来源:Wind数据,财联社整理)
熊猫债是指由注册于境外的机构在中国境内发行的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其发行主体多为中央国企、地方国企在境外设立的主体,以及境外金融机构、国际开发机构和外国政府机构等。
近年来,熊猫债的发行规模大幅扩张,这主要得益于其境内融资成本优势日益显著。申万宏源债券首席分析师金倩婧指出,自2022年美联储启动加息周期以来,10年期美债收益率显著上升,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迅速扩大。在中国国债收益率持续保持低位的背景下,境内低融资成本优势愈发明显。
此外,企业发行熊猫债的制度便利性也在不断提升。交易商协会近年来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包括《关于开展境外机构债券定价配售机制优化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境外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业务指引(2023版)》等,持续优化熊猫债的定价配售机制、发行注册文件等。今年初,交易商协会还发布了《外国政府类机构和国际开发机构债券业务指引》,进一步简化了定向发行流程。
从今年熊猫债的发行主体构成来看,多元化趋势愈发明显,国际金融机构及境外独资企业的占比大幅上升。特别是在今年上半年,拜耳、巴斯夫、香格里拉(亚洲)等知名外资企业均首次选择发行熊猫债。
与此同时,熊猫债券的票面利率持续下降,月均发行利率整体围绕10年期国债收益率震荡下行。据国金证券固收分析师许熙的数据统计,存量熊猫债的中债估值加权平均收益率大多集中在2.15%-2.5%之间,而长期限债券的估值收益率则更低,大多在2.25%以下。
对于投资者而言,尽管熊猫债的整体收益率相对较低,但其信用风险也相对较低。特别是与部分境内主体相同期限的非熊猫信用债相比,熊猫债的利差存在收窄的机会。中信证券FICC首席分析师明明认为,广义民企的平均利差高于国有企业,因此AA+评级的广义民企熊猫债具有一定的配置性价比。
许熙还指出,高票息熊猫债券中,地产企业占比较大,存在一定风险溢价。在非金融企业中,建议关注央国企主体,如光大控股、中电国际、北控水务和浙能国际等,其发行的熊猫债与境内主体发行的债券相比,存在少量的利差优势。此外,随着美联储降息周期的开启,新发熊猫债的票面利率有望迎来上扬。
(文章来源:财联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