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扬剖析2025经济形势:宏观经济政策与全球经济展望
AI导读:
李扬在武汉金控集团资本峰会上剖析2025年经济形势,指出中国正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应对内外挑战。同时,全球债务形势恶化、利率走低、人工智能发展及非经济因素影响经济增长,需超越传统手段寻求解决之道。
财联社3月23日讯(记者林坚)在武汉金控集团2025年资本峰会·华源证券春季宏观策略会上,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扬深入剖析了2025年经济形势、宏观经济政策走向及未来挑战等话题。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双管齐下,积极应对内外挑战,为全球经济注入韧性动能。
李扬指出,中国正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聚焦赤字与债务影响,强化支出与转移支付;货币政策则注重流动性管理,纳入资产价格稳定,关注汇率弹性。面对全球经济复苏艰难、利率低迷及AI技术渗透,中国以制度创新和宏观政策等手段稳增长、防风险、促转型。
李扬强调,六大政策原则中,“先立后破”理念尤为值得关注,与以往“先破后立”有显著差别。当前及未来,需求不足是中国经济运行的重点,提振总需求成为经济政策主要方向。
五大核心观点:
李扬认为,2025年中国经济开局良好,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将确保主要经济目标实现。核心观点主要体现在五方面:
一、宏观经济政策基调转变。2025年,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成为主旋律,旨在扩大国内需求,提振消费与投资,应对有效需求不足。
财政政策更加积极,体现在增加赤字安排、支出强度、政府债券规模及转移支付,保障重点领域支出。
货币政策定位“适度宽松”,为自2014年以来首次,实施降准降息,优化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保持流动性充裕。
二、全球债务形势恶化。截至2024年三季度,全球债务总额达322.9万亿美元,政府债务近100万亿美元,财政状况和主权债务恶化,拖累全球经济发展。
三、全球利率走低。尽管部分发达经济体为应对通胀提高利率,但随通胀平复和经济增长下滑,利率下行成全球趋势,对货币当局宏观调控带来新挑战。
宏观层面,货币政策需聚焦流动性管理,保持金融稳定;微观层面,商业银行需增加金融服务,发展资产管理业务。发展资本市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四、人工智能发展影响。人工智能发展日新月异,Deepseek等新技术推动普及应用,提升经济和金融市场效率,同时带来就业、社会公平等挑战。需加强教育、技能培训,设计合理制度,严格监管高科技公司。
五、全球经济增长低迷。IMF预测,2024-2026年世界经济增速保持低水平稳定。非经济因素对经济增长影响日益增大,需超越传统金融经济手段,建立复杂性思维,寻求动态平衡。
(文章来源:财联社)
[SEO关键词:宏观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全球经济]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