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民间投资作为全社会投资主力军,近年来备受关注。去年以来,我国民间投资呈现平稳发展态势,但行业间表现冷热不均。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制造业民间投资在逆境中实现了显著增长。今年,国家将进一步破除民营企业市场准入门槛,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2月24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未来3年将投入超3800亿元,用于建设云和人工智能硬件基础设施。此前,比亚迪亦表示,将累计在智能化领域投入1000亿元,加速全民智驾的普及推广。从智能制造到绿色科技,从数字经济到生物医药,民间投资在近年来备受瞩目。

作为全社会投资的主力军,民间投资不仅是增强投资活力的重要引擎,也是优化投资结构、提升投资质量的关键力量。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研究员张晓兰指出,随着政策环境的持续优化和市场活力的进一步释放,民间投资将在助力扩大有效投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

去年以来,我国民间投资呈现平稳发展态势,但行业间表现冷热不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民间投资同比下降0.1%,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比重降至50.1%。然而,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民间投资增长6%,显示出一定的韧性。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制造业民间投资在逆境中实现了显著增长。数据显示,2024年民间制造业投资逆势增长10.8%,成为最大亮点。这主要得益于外贸出口和锂电池、光伏、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强劲带动。

在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行业,民间投资增速较高。张晓兰表示,民间投资从传统领域收缩,在新兴赛道突围,体现了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也为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不久前,广西白龙核电项目一期工程等5个核电项目被核准引入了民间资本,民营企业参股比例均达10%,这标志着国家在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进一步增强了民营企业参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信心。

长期以来,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等方面存在隐性歧视和差别化对待。但去年8月生效实施的《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明确提出,所有政策措施不得含有限制或变相限制市场准入和退出的内容,为打破地区封锁、破除行业壁垒提供了有力保障。

今年,国家将进一步破除民营企业市场准入门槛,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两重”“两新”。到2026年,国家计划累计重点支持5000家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

张晓兰强调,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拓宽民间投资空间,要素保障是关键。要多措并举强化对民间投资在资金、用地、用海、用能等方面的要素保障,既要让民间投资“有得投”,还要能“投得好”。

国家发展改革委民营经济发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能源、铁路、水利等重大项目建设,在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更多领域,让民营企业进得来、能发展、有作为。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