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行业覆盖范围。近期,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首批核证自愿减排量完成登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行业覆盖范围扩大的准备工作已全面完成,将分阶段推进。同时,生态环境部正积极推动市场扩围各项准备工作,并优化管理平台功能,推动行业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发展低碳技术。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缴翼飞北京报道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行业覆盖范围”。近期,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首批核证自愿减排量完成登记,标志着全国碳市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3月22日,“2025(第十六届)钢铁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北京召开。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逯世泽在会上透露,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行业覆盖范围扩大的准备工作已全面完成,将分阶段有序入市、合理控制配额缺口、优化完善统计核算制度。其中,有序入市将分为启动实施阶段(2024-2026年度)和深化完善阶段(2027年度及之后),届时将研究配额总量的适度收紧机制,充分发挥碳市场功能。

  图: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逯世泽(缴翼飞/摄)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以来,市场运行平稳。截至2025年3月20日,配额累积成交量达6.34亿吨,成交额434亿元。2024年全年成交量1.88亿吨,成交额180.44亿元,创历史新高。当前碳价在90元每吨波动,总体合理。

  逯世泽表示,生态环境部已组织60多家单位开展专题研究,制定了覆盖水泥、钢铁、电解行业的工作方案,并发布了相关技术规范。未来,“十五五”期间将进一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

  然而,对于钢铁、水泥、铝冶炼等行业,碳排放数据核算面临更高要求。企业对于市场规则、责任义务尚不熟悉,碳排放管理能力和水平有待提升。

  逯世泽强调,需统筹好碳减排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稳慎推进市场扩围,确保国家能源安全等。未来,有序入市将分阶段实施,2024-2026年度以培育市场主体为主要目标,2027年度及之后将全面提升市场参与能力。

  此外,未来将采用基于强度控制的思路分配配额,不设上限,不限制企业生产。2024年度不设配额缺口,2025和2026年配额整体盈亏平衡,2027年后逐步加大政策力度。

  生态环境部还将优化管理平台功能,降低数据质量风险,减少企业工作量,推动行业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发展低碳技术。

  “建议钢铁行业早准备,积极推动行业企业改进生产工艺,降低碳排放水平,为进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打好基础。” 逯世泽说。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