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经济逐步摆脱房地产依赖,向科技创新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切换。居民消费面临挑战,2月份物价数据显示消费增长疲弱。政府采取多项措施促进消费,实体经济复苏可期,需政策助力改善消费情况。

  这几年中国经济已经逐步摆脱了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经济增长模式初步实现从房地产投资主导的城镇化向科技创新主导的发展新质生产力切换。反映在居民消费上,“喝酒”“吃药”等传统消费模式正面临信息、情感等新兴消费模式的挑战。

  近期公布的国内2月份物价数据显示,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7%,其中食品价格下降3.3%,服务价格下降0.4%。社会商品零售额也低于预期,显示消费增长疲弱。尽管春节假期错月有一定影响,但消费不振是客观事实。

  今年前两个月,消费市场看似热闹,春节景点人潮涌动,电影票房创新高,但深入分析发现消费结构不均衡,客单量较低。例如,2月份飞机票价格同比下降22.69%,旅游价格同比下降9.6%,反映出居民消费支出不足。

  生产者价格指数方面,2月份同比下降2.2%,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降幅有所收窄。但生产资料价格下降2.5%,上游原材料(如黑色金属、燃料动力)价格下降明显,显示工业生产景气度不高。

  去年四季度以来,实体经济保持稳中向好,但回升压力较大。消费领域已采取多项措施,取得一定效果,但2月份数据仍显示需更多努力。

  当前,劳动力就业难、职工收入增长有限,居民消费谨慎。要形成经济稳定预期,需时间,更需刺激经济政策及时落地。同时,消费模式转变漫长,切换不畅、新趋势形成缓慢。

  政府工作报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应对之策,“两办”也公布促进消费文件。针对物价疲软、需求不足,国家正采取措施。对2月份经济数据,应有冷静客观判断。

  近期证券市场债券价格调整,无风险收益率上升,有人认为实体经济走出“通缩”。但2月份价格指数显示,生产、消费领域仍承压。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今年全国两会定全年赤字率为4%,安排大规模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这将推动经济增长,促进消费是工作重点。实体经济复苏可期,改善消费措施实施后,情况将改善。据此调整投资行为,抓住国家政策倾斜重点行业,提高投资胜算。

(文章来源:金融投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