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建立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旨在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优化营商环境。会议强调加强监管,取消违规收费项目,对新政策加强审核。同时,构建协同高效的长效监管机制,健全涉企收费监测评估制度,提升经营主体发展信心。

  国务院总理李强3月2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建立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有关举措,审议通过《婚姻登记条例(修订草案)》。此举旨在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优化营商环境。

  会议强调,加强涉企收费监管,对没有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的涉企收费项目一律取消,对擅自提高征收标准、扩大征收范围的行为坚决纠正。同时,对确有必要新出台的涉企收费政策,加强合法性、公平性及社会预期影响审核。

  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表示,政府收费必须遵循法定原则,所有收费项目需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

  构建协同高效长效监管机制

  会议提出,聚焦政府部门及下属单位、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机构等涉企收费主体,强化全过程监管,构建协同高效的长效监管机制。

  施正文指出,近年来国家持续推动减税降费,但仍有部分地方存在越权设立收费项目和擅自提高收费标准等问题。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及,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集中整治乱收费、乱罚款等,增强企业信心。

  施正文认为,此次会议举措一方面明确涉企收费主体,确保收费依法进行;另一方面涉及执行环节的长期监督。

  健全涉企收费监测评估制度

  会议要求,健全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公开所有收费项目,清单之外不得收费,并对存量涉企收费政策进行清理。

  数据显示,2024年市场监管总局查处涉企违规收费案件3042件,退还违规收费13.62亿元,建立4000余个涉企收费监测点。

  会议强调,健全监测评估制度,优化问题线索收集和处理机制,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协同治理的氛围,提升经营主体发展信心。

  施正文表示,建立公开化监督制度,包括问题收集、线索处理等机制优化,能稳定市场经营主体预期,提升经济发展信心。在当前经济回升向好但面临不确定性的背景下,政府需增强宏观政策一致性,提升政策效能。

  通过监测评估制度检验收费实际效果,确保涉企收费政策合理必要,营造宽松、规范、法治化的营商环境,降低企业负担,助推市场良好运行。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