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围绕补齐消费短板、释放内需潜力,提出八大行动和三十项具体措施,旨在稳经济、促增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案重塑增长逻辑,从投资驱动转向消费驱动,通过消费升级带动产业升级,实现有效投资与消费需求的高效衔接。

  人民网北京3月21日电(记者许维娜)“‘投资于人’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新词,彰显了民生关怀。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教授方意在受访时指出,经济政策正加速向惠民生、促消费倾斜,将‘大力提振消费’定为首要任务,为政策举措的出台定下基调。

  方意强调,《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围绕补齐消费短板、释放内需潜力,提出八大行动和三十项具体措施,这是当前稳经济、促增长的关键手段,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实践。方案重塑增长逻辑,从‘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转变,消费升级将带动产业升级,实现有效投资与消费需求的高效衔接。

  为何优先提振消费而非投资?方意解释称,原因有三:

  首先,大规模投资需通过消费消化产能,家庭购买力不足将导致产能过剩与价格下跌。过去,过度依赖投资而忽视消费已带来资源浪费和经济阻碍。

  其次,政府投资受家庭与企业负债水平限制,持续投资而家庭与企业无力跟进,将导致投资效益递减。

  再者,‘投资于人’旨在通过自由市场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居民消费倾向高,流动性提升快,市场信心增强,经济提振效果更持久。

  方案将增收行动置于首位,从多个维度拓宽城乡居民收入来源,解决‘消费高质量发展’与‘居民可支配收入不足’的矛盾。

  方意特别关注以下三点:

  一是要求地方政府及时支付中小微企业账款,保障资金流动,改善企业经营环境,提升居民收入。

  二是聚焦农民、低收入群体、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强化帮扶措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均衡提升消费能力。

  三是方案结合短期现金流提升政策与长期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为居民收入增长提供长效保障,实现消费驱动经济增长。

  方案注重‘财政—金融—产业’政策协同,构建‘增收—保障—升级’消费支持体系。

  方意表示,该体系从保障端发力,紧盯居民刚性需求,通过育儿补贴、扩大生育保险、提升学生资助、取消灵活就业参保户籍限制、降低公积金贷款利率等措施,减轻居民负担。

  升级端则开拓消费新空间,大宗消费领域推动耐用消费品升级,服务消费领域挖掘文旅融合、冰雪经济等新场景潜力,新型消费领域聚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数字消费等高附加值赛道。

(文章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