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世界经济温和增长,中国经济持续贡献稳定动力
AI导读:
上半年世界经济整体呈现温和增长、缓慢复苏态势,但风险和阻力不断积聚。中国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持续为世界经济注入新动能。同时,美政策风险等加剧复苏“落差”,全球债务高企给经济可持续性发展蒙上阴影。
7月下旬以来,全球主要经济体陆续揭晓了第二季度及上半年经济数据。今年上半年,世界经济整体呈现温和增长、缓慢复苏的态势,然而,风险与阻力不断累积,变数与波动亦有所增加,使得增长前景面临更大的挑战。
面对国际环境的剧烈波动与发展失衡,中国经济依然保持回升向好的趋势,继续为世界经济提供“稳”的支撑和“进”的动力。通过深化改革,中国不断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世界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失衡加剧:美政策风险等扩大复苏“鸿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7月更新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指出,当前世界经济裹足不前。2024年上半年,世界经济虽维持缓慢复苏,但失衡状况愈发严重。
发达经济体间的复苏“鸿沟”进一步扩大,欧洲经济增长再次落后于美国。第二季度,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年率计算增长2.8%,高于一季度的1.4%;而欧元区GDP环比则保持一季度的低增长态势,德国、拉脱维亚、瑞典和匈牙利等国经济出现萎缩。
美国近年通过《通胀削减法案》等推进保护主义产业政策,进一步加剧了美欧发展失衡。美国通过扩大举债和补贴等方式刺激消费和生产,同时拉拢欧洲制造业向美国迁移,削弱了欧洲经济,尤其是工业大国的实力,加剧了欧洲“去工业化”的风险。
此外,货币政策节奏也变得更加复杂。日本第二季度实际GDP环比增长0.8%,复苏超出预期,但全年经济增速预测仅为0.9%。日本央行结束负利率政策,并在美联储降息预期强化的背景下宣布加息,导致东京股市暴跌,引发全球股市动荡。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前景虽存在差异,但整体呈现短期增长放缓、未来仍具增长动能的趋势。世界银行预测,随着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影响减弱,拉美、中东和北非、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经济增速将有所上升。
变数增多:多重挑战拖累增长前景
IMF和世界银行最新报告预计,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分别为3.2%和2.6%,2025年增速均将提高0.1个百分点。尽管世界经济有望迎来三年来首次稳定增长,但增速依然疲软,且下半年干扰和破坏当前发展态势的因素更多。
多国债务高企给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带来阴影。全球债务规模不断攀升,达到创纪录的水平,其中约三分之二来自发达市场,美国和日本增加最多。美国联邦政府债务规模突破35万亿美元,国债利息支出将超过军费开支,给全球经济和金融稳定带来威胁。
“超级选举年”可能加剧多国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给地区乃至全球经济贸易带来负面溢出效应。全球今年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举行重要选举,美国两党总统候选人的经贸和产业政策取向不一致,将给世界经济带来不同影响。
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也成为地区乃至全球发展的中长期制约因素。乌克兰危机升级进入第三年,巴以冲突风险持续外溢,地缘政治可能冲击现有国际经济秩序。
与货币政策相关的市场动荡风险也在加剧。日经指数暴跌给市场敲响警钟,与暴跌相关的“日元套利交易”活动达到峰值,市场担忧保护主义卷土重来。
展望下半年,虽然美国乃至世界经济不一定会陷入衰退,但金融市场剧烈动荡的风险不容忽视。
变革引领:为世界经济“稳”与“进”注入新动能
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指出,世界各国需要提高生产率以促进包容性增长,制定以人为本的财政政策,建立强大的全球金融安全网。中国在全球视野下展现出持续为世界经济提供稳定动力、创新动能和共赢合力的态势。
今年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5.0%,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中国将继续贡献全球GDP增长的约30%,并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释放新动能,提供新机遇。
面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的态势,中国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改善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中国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致力于推动各国同舟共济、合作共赢。
英国《经济学人》评价称,在西方国家走向保护主义之际,中国与全球南方国家走得更近。这一动向给决策者们上了重要一课:贸易可以带来非凡的好处,改善数十亿人的生活。
(文章来源:新华社,图片已授权)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