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期,我国宏观经济数据密集发布,央行再度降息,稳增长政策加码有望为三季度经济复苏注入强劲动能。多位首席经济学家对此进行研判,认为经济产需修复仍需政策支持,未来稳增长政策仍有发力空间。

  近期,我国宏观经济数据密集发布,引发广泛关注。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正式公布了7月份金融统计数据报告,紧接着8月15日,国家统计局也发布了7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数据。为了深入解析当前经济发展态势,《证券日报》记者采访了多位首席经济学家,以获取专业见解。

  货币政策方面,央行于8月15日再度出手,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和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利率分别下调10个基点和15个基点。这是继6月份下调后,央行连续第二次“降息”。专家们普遍认为,7月份宏观数据未达预期,因此稳增长政策加码有望为三季度经济复苏注入强劲动能。经济产需的修复仍需政策的持续支持,未来稳增长政策仍有较大的发力空间。

  此次“降息”在时间和力度上均超出了市场预期。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指出,此次下调MLF利率打破了以往先降准后降息、先存款利率后贷款利率的常规做法,显示出央行货币政策重心已转向稳增长,逆周期调节重新回到了政策舞台的中央。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降息”将带动货币市场、债券市场,特别是中长期信贷市场利率的下行,从而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这将有助于降低企业成本、促进稳就业、助力稳投资和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同时加强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增强政府债务的可持续性,为国内经济稳固回升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对于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温彬预计,在8月份MLF利率下调的带动下,本月LPR将跟随下调,其中1年期、5年期以上LPR或分别调降10个基点、15个基点。而章俊则认为,本月LPR利率可能呈现非对称下降,其中1年期LPR利率可能下降15个基点,5年期LPR利率可能下调20个基点。如果央行选择引导5年期LPR利率下降更多,那么稳增长效果将会更加显著。

  在宏观调控方面,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精准有力实施宏观调控,加强逆周期调节和政策储备。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主管庞溟认为,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仍是宏观政策的重点。他预计下半年经济工作将坚持稳健原则,避免过度刺激,强调宏观调控体系更加有力、有度、有效,同时调控手段与工具将不断创新、精准有力、提质增效。

  贝莱德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宋宇认为,在更加积极的政策支持下,三季度就业市场和居民收入有望逐步复苏。普华永道中国资深经济学家赵广彬则表示,仍需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包括鼓励消费、加大投资、稳定房地产等,以推动消费、投资和房地产市场的持续恢复企稳。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