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国家出台《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部署8方面30项重点任务,全方位促进消费复苏。政策涵盖城乡居民增收、大宗消费更新升级等内容,旨在激发消费新活力,促进经济发展。

  今年以来,“提振消费”已成为各界热议的高频词,国家层面正积极出台相关政策。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详细规划了8个方面共30项重点任务,涵盖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消费能力保障支持行动、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大宗消费更新升级行动等内容,全方位促进消费复苏。

  一系列政策正在密集落地,旨在激发消费市场的新活力。

  “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被置于《行动方案》的首要位置

  提升居民收入是提振消费的关键所在。根据《行动方案》,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推动农民增收、解决拖欠账款等问题被明确列出。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肖渭明表示,到2025年,我国消费市场的优势未变,消费向好的趋势未变,消费市场将持续平稳增长。国家发改委将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将促消费与惠民生紧密结合。

  在居民增收减负方面,将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进而增加岗位收入。同时,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化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升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保障。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记者会上表示,今年党中央将进一步提振消费,财政部门将统筹存量与增量政策,优化供给与扩大需求,提振消费与改善民生,激发当前消费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制定更有力、更精准的政策措施,全力支持提振消费。

  其中,将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稳定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对老年人,提高基础养老金和退休职工养老金水平,惠及超过3亿人。同时,加强对失能老年人的照护服务。对幼儿,发放育儿补贴,建立学前教育国家资助制度。对学生,提高资助补助标准,扩大政策覆盖面,延续助学贷款免息和本金延期偿还政策,预计惠及3400多万学生。

  对城乡居民,提高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30元,达到每人每年700元。对低收入群体,持续提高补贴,落实特困人员、低保对象等困难群体的保障政策。对就业困难群体,采取就业补贴、失业保障、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等措施,促进稳岗就业。

  “以旧换新”政策引领大宗消费更新升级

  在《行动方案》中,“以旧换新”再次成为亮点。

  大宗消费更新升级行动明确提出,加大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力度,利用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推动地方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促进汽车、家电、家装等大宗耐用消费品绿色化、智能化升级,支持换购安全合格的电动自行车,提供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购新补贴,推动二手商品流通试点,培育多元化二手商品流通主体。

  “以旧换新”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还提高了生活品质。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8.3万亿元,同比增长3.5%,消费继续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表示,“以旧换新”已成为家喻户晓的高频词,带动了超1.3万亿元的汽车、家电、家装消费,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

  王文涛指出,商务部将继续结合促消费和惠民生,统筹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推出更多有效措施,释放消费潜力。在以旧换新方面,将加大力度、扩大范围、惠及更多消费者,家电补贴品类从“8+N”增加到“12+N”,并增设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购新补贴。

  截至3月5日,全国已收到超过100万份汽车报废更新和置换更新补贴申请。超过940万名消费者购买了12大类家电以旧换新产品,超过3400万名消费者申请了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1至2月,乘用车市场表现良好,商用车市场回暖,新能源汽车产销快速增长,为实现一季度开门红奠定了坚实基础。

(文章来源:海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