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零基预算改革,旨在提高财政使用效率、避免财政资源浪费。改革将取消所有预算支出基数,从零开始统筹核定各项支出。部分地区已开始推行,通过削减不必要的开支和集中财力办大事,显著增强了大事要事的保障能力。

如果上一年度部门预算为1000万元,今年就要涨到1100万元?未来这种预算增长模式行不通了。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零基预算改革,将开展中央部门零基预算改革试点,并支持地方深化这一改革,力求在支出标准、绩效评价等关键制度上有所创新。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指出,零基预算改革是提高财政使用效率、避免财政资源浪费的有效途径。

当前,财政预算普遍采用基数预算,即基于上一年度的预算拨款进行调整。这种做法导致财政资金分配陷入路径依赖,部分部门出现“护盘子、守基数、争资金”的现象,财政支出存在政策分散、项目重复、资金固化等问题。

零基预算改革旨在打破基数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将财政资金精准投向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点和紧要处,是破解当前财政难题的关键举措。

该改革将取消所有预算支出基数,从零开始,根据资金实际需求、项目轻重缓急等因素统筹核定各项支出,可谓是恰逢其时。

部分地区已开始推行零基预算改革,从“做事先要钱”转向“先谋事再排钱”。

一方面,实施“小钱小气”,削减不必要的开支。例如,安徽省从编制2023年预算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实施零基预算改革,全面清理无效财政资金,当年仅省级就节省出80多亿元。

湖南省2024年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大力清理非重点非刚性支出事项,截至2024年底,省级累计收回低效无效资金167亿元。

另一方面,做到“大钱大气”,集中财力办大事。少花钱不等于少办事,而是通过建立全新的预算编制和执行机制,将更多资金用于民生保障、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重点领域,确保资金用得明白、事情办成,向支出要财力、向存量要增量,让真正重要的项目得到重视。

例如,湖南省将压减的资金全部投入11大标志性工程、“4×4”现代化产业体系、金芙蓉投资基金以及重大项目建设,2024年省级财力用于“三个高地”(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建设资金达到156.2亿元,比上年增长33%,显著增强了大事要事的保障能力。

罗志恒表示,目前国家层面尚缺乏零基预算编制框架和细化零基预算改革实施情况的评估机制。下一步,应建立健全与零基预算相关的配套制度,在财政紧平衡的背景下继续深化这一改革。

改革往往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并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是一项着眼于长远机制的系统工程,只有打破枷锁,才能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增强积极财政政策的效能。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