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
AI导读:
“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政府推出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旨在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数据显示,民营经济取得长足进步,但仍需更多“硬政策”和“软支持”推动其高质量发展。
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着力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此举旨在激发民营经济活力,推动其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数据显示,2024年民营经济销售收入增速比全国企业平均水平高出0.5个百分点。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数量从2012年的2.8万家增长到如今的42万多家,占比由62.4%提升至92%以上。这些数据反映了民营经济在政策支持下取得的长足进步,同时也回应了企业的期盼,传递出改革的积极动向。
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持续为民营经济注入活力。1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首次对涉企行政检查进行全面规范,旨在解决突出问题,回应企业诉求。此外,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也在1月12日召开的2025年监管工作会议上明确,将推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落地落细落实,以满足企业融资需求。今年以来,各地政府也围绕营造公平环境、优化政府服务、减轻企业负担等方面,为民营企业送去了诸多实惠。例如,上海推出了市场准入登记便利化十条措施,福建福州则发布了《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
然而,尽管政策频出,但仍有一些民营企业存在顾虑,对扩大投资缺乏信心,对政策走向预期不稳。为了切实推进民营经济发展,政府需要出台更多缓解民营企业资金压力的“硬政策”,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专项基金等。同时,还需要加强市场竞争的公平性、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建设以及明确清晰的市场政府关系等“软支持”。
好政策的关键在于落实。前不久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明确提到,要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下一步,政府需要促进政策供给与民营企业发展需求更好对齐,这需要各地区各部门间强化协调配合,推动更多惠企利民的改革支持政策直达快享、落准落稳,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