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锚定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创新与营商环境升级
AI导读:
济宁作为山东重要工业城市,计划用3年实现工业经济倍增目标,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同时,深化营商环境改革,提高企业办事便利性,推动更多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记者李苑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济宁作为山东重要工业城市,如何扛起“经济大市挑大梁”重任,加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济宁市委书记温金荣在全国两会期间接受专访时表示,济宁将锚定“走在前、挑大梁”,提升综合实力和发展能级,推动产业迈向高端,提高“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为济宁谋求更多增量、更大空间。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双轮驱动
济宁计划用3年实现“一个万亿、五个倍增”目标:工业经济迈向万亿级,工业经济总量、规上工业企业数量、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外贸进出口总额倍增。温金荣强调,这一目标旨在以质取胜,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统一于高质量发展。
济宁坚定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2024年,研发经费投入突破百亿元,技术攻关项目取得新突破,区域创新能力增强,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增长。
温金荣表示,济宁将持续育主体、建平台、引人才、促转化,推动“四链”融合,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
在培育创新主体方面,济宁将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打造“科创森林”,今年高新技术企业有望突破20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53%;同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设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
营商环境改革再升级
温金荣表示,济宁将持续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开展“宜企同行”助企行动,领导干部定点联系民营企业家和重大项目,面对面听取意见,当好企业服务员。
济宁深化营商环境改革,“营商便利度”连续6年保持全省前列,“政务服务”位居全省第一。近年来,宁德时代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等重大项目落户济宁。
温金荣称,济宁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支持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建立健全“有事即办,无事不扰”企业服务体系,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探索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提高企业办事便利性。
推动企业上市,增强资本市场活力
济宁高度重视企业对接资本市场,通过组架构、定目标、明职责,推动企业上市挂牌工作。截至2024年底,全市共有境内上市公司1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9家,新增股权融资53.89亿元。
2024年7月5日,济宁市山东键邦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成为新“国九条”实施后山东省内首家上市公司。
温金荣透露,济宁将深化企业上市挂牌辅导培育行动,确保今年高成长型、创新型、专精特新“小巨人”等入库企业达200家以上,推动更多企业登陆资本市场。
在中小企业培育方面,济宁将加大力度,促进规上工业企业“倍增计划”,出台高成长企业培育政策措施,建立优质企业培育库和服务专员队伍。
“我们需要大企业引领,也需要中小企业繁星满天,共同推动经济发展。”温金荣说。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