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本文探讨了‘内卷式’竞争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包括供需失衡、要素投入边际收益递减等问题,并提出加强企业自主性、改革地方政府竞争体制、调整产业政策等整治路径,以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提问:付剑伟新疆供销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

  2024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强化行业自律,防范‘内卷式’恶性竞争。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及企业行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亦首次提及整治‘内卷式’竞争。那么,‘内卷式’竞争对经济社会发展有何影响?又该如何整治与解决?

  解读:刘志彪南京大学长江产业发展研究院常务院长、教授

  “内卷式”竞争描述了一种资源投入与产出失衡的过度竞争状态,主要发生在一般制造业,表现为‘扩大产能—化解产能—产能继续扩张’的循环难题。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中的低水平让利竞争,落后低效产能的‘内卷式’竞争,成为阻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障碍。

  ‘内卷式’竞争的表现形式

  从产业经济学角度看,内卷主要包括供需失衡下的价格混战、要素投入边际收益递减、创新缺失下的同质化竞争以及产业链生态恶化。

  汽车行业为例,产能扩张远超市场需求,导致价格战频发,经销商亏损比例高达43.5%。地方招商引资竞相提供优惠条件,不仅牺牲了要素投入的合理报酬,还加重了政府债务。缺乏创新导致同质化竞争,企业只能通过降价竞争。

  ‘内卷式’竞争的深层成因

  技术创新停滞、供需结构失衡、制度分割是‘内卷式’竞争的深层原因。光伏行业依赖成熟工艺,缺乏创新导致同质化扩产;外需波动与内需不足导致制造业产能过剩。地方政府间的行政分割阻碍要素自由流动,加剧了产能过剩。

  整治‘内卷式’竞争的路径

  解决‘内卷式’竞争需加强企业自主性,实施硬预算约束,改革地方政府参与竞争的体制。产业政策应向前端研发与创新转移,支持有利、公平竞争的创新环境。调整产业政策补贴方向,从补贴生产者转向补贴消费者,扩大市场需求。实施中央主导型产业政策,减少地方政府干预,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内卷式’竞争本质是市场机制失灵与政策扭曲的结果。需坚持‘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协同,消除行政分割,创新驱动打破低端锁定,制度变革约束非理性扩张,将‘内卷’压力转化为‘外拓’动力,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