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日,新华社披露《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5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报告认为2025年预算草案总体可行。今年中国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赤字率首次达到4%历史高点。同时,全国人大财经委对做好今年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给出六大建议。

  近日,新华社披露《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5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下称预算审查报告),报告认为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2025年预算草案总体可行,建议批准预算报告及草案等。

  在预算审查报告中,全国人大财经委对做好今年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给出六大建议。其中实施好更加积极财政政策位居首位,赤字率首次达到4%历史高点,今年合计新增政府债务总规模11.86万亿元、比上年增加2.9万亿元,财政支出强度明显加大,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坚实保障。

  在实施好更加积极财政政策方面,全国人大财经委给出不少具体建议,比如各项政策要细化安排、靠前实施,增强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加强财政经济运行情况和财税政策实施效果动态监测评估,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今年财政政策明显靠前发力,地方政府发债进度较去年明显加快,将资金投入重大项目、置换隐性债务等,以稳投资稳增长和防风险。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近日公开表示,为应对内外部可能出现的不确定因素,中央财政还预留了充足的储备工具和政策空间。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认为,年初预算赤字率更多是基于预期提振,年内亦存在进一步加码空间,财政政策将持续发力。

  根据上述预算审查报告,全国人大财经委第二项建议,是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比如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合理调整机制,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进一步完善人口发展支持政策体系,建立健全生育补贴和生育保险制度,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今年积极财政政策的一大特点,是民生投入力度明显加大。比如今年对幼儿发放育儿补贴,具体方案官方正在起草中。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财政补助标准进一步提高到每人每年99元,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达到每人每年700元。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将城乡居民全国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每人每月提高20元。

  在谈及当前预算执行和财政管理的困难时,全国人大财经委指出,包括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压力较大,一些地方非税收入占比过高,税收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持续下降;一些地方财政收支矛盾较大,基层财政运行面临困难等。

  根据今年预算报告数据,2025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同比增长0.1%。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计同比增长0.7%。

  全国人大财经委第三项建议是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比如依法依规组织收入,既应收尽收,又坚决不收“过头税费”。严格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坚决防止乱收费乱罚款,促进切实改善营商环境等。

  进一步加强政府债务管理,是第四项建议。比如,完善和落实一揽子化债方案,动态调整债务高风险地区名单。严禁新设各类融资平台,加快推进融资平台改革转型,持续压减融资平台数量。进一步摸清底数,统筹用好各项政策加力解决政府拖欠企业账款问题。

  此前多位地方债专家分析称,随着一揽子化债政策落地,此前一些纳入债务高风险地区已经降低风险,预计今年有一些省份可以退出高风险名单,这对当地投资等限制将减少,有利于当地更好地发展经济。化债也使得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数量大幅减少,为了遏制隐性债务增长,必须持续压降平台数量。

  全国人大财经委第五项建议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比如扩大中央部门零基预算改革试点范围,支持地方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清理规范有关收支挂钩、以收定支等政策制度。高度重视财政可持续发展,稳定宏观税负。推进消费税改革,健全直接税体系,为财税改革注入新动力。

  今年零基预算改革和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将是财税改革的突破口。零基预算改革旨在打破支出固化格局,优化支出结构,增强民生、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而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将收入下划给地方,目的是引导地方改善消费环境,增强地方自主财力等。

  全国人大财经委最后一项建议是,严肃财经纪律。比如坚决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要求,严控一般性支出。严控财政供养人员规模,规范编制外人员经费预算管理等。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