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系信托公司2023年业绩大幅下滑,转型之路任重道远
AI导读:
截至目前,国内四家银行系信托公司中,建信信托、交银信托及兴业信托已披露2023年业绩,均出现大幅下滑。其中,兴业信托由盈转亏。信托行业转型背景下,信托公司面临业绩承压的窘境,正积极发力主动管理型业务。
截至目前,国内四家银行系信托公司中,建信信托、交银信托及兴业信托已相继通过其控股股东发布的年报,披露了2023年度的业绩情况。记者观察到,这三家信托公司的业绩表现均出现了显著的下滑态势。
具体而言,建信信托作为建设银行旗下的子公司,其2023年的受托管理资产规模缩减至1.17万亿元,同比下滑19.86%;合并净利润为19.10亿元,较去年下降了23.26%。交通银行年报则显示,交银信托的管理资产规模虽然有所增加,达到5635.81亿元,同比增幅13.81%,但其合并净利润却减少了18.21%,至7.71亿元。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兴业信托在2023年由盈转亏,净利润从2022年的2.59亿元骤降至-6.10亿元。
从数据上看,尽管信托资产规模整体呈现企稳回升的趋势,信托公司也在积极推进结构优化,但在信托行业转型的大背景下,大多数公司仍需面对业绩承压的发展困境,银行系信托公司也不例外。用益信托研究员帅国让分析指出,这主要是由于传统信托报酬率较高的融资类业务持续压降,而新业务在短期内尚未形成成熟的盈利点。同时,在严监管政策的影响下,部分信托公司加大了资产减值计提力度,进一步削弱了其盈利水平。
然而,面对挑战,信托公司并未止步。随着信托业务“三分类新规”的实施,信托公司正积极发力主动管理型业务。兴业信托表示,将全面回归本源,发挥信托资产独立、风险隔离的本源功能,打造“信托服务+财富管理+资产管理+公益慈善”的多元化发展模式。交银信托则按照“三分类”要求,在资产服务信托、资产管理信托和公益慈善信托等领域深耕细作,推出了“万家灯火”家庭服务信托等创新产品,推动信托普惠化运用。
帅国让认为,银行系信托公司凭借其良好的客户资源和稳健的风险偏好,可以在资产管理、财富管理和受托服务上开展综合化发展路线,形成业务协同。未来,随着信托行业的持续转型和升级,银行系信托公司有望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展现出更强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